美国政治版图“变天”?

以往,美国大选的输赢,很多时候是“摇摆州”左右大局,但这次共和党却连自己的“红州”也沦陷,美国的政治版图,是否真的会出现“版块转变”呢?

【新君王论】

美国大选当天,全日一直开着电视机,收看大选的最新进展。电视主播反复喊出奥巴马大胜的头条新闻,问题是,奥巴马是否真的大胜呢?

不错,表面上,奥巴马拿到364张选举人票,相比对手麦凯恩的163票,差距的确很大。但我们要记着,美国总统选举采用的是“胜者囊括制”(winner-takes-all system),换句话说,即使你在一个州只赢对手一张选民“直选票”,你都可以一次性拿走该州所有的“选举人票”,就如2000年大选小布什在佛罗里达州赢戈尔的情况一样。因此,虽说奥巴马拿到364张选举人票,其中可能有着显著的放大效应。

事实上,这届大选,奥巴马的普选得票比例是53%,相比对手的46%,差距算不上有多大,与过去两届大选——2000年的48.4%对47.9%及2004年的48.3%对50.7%——相比,民主党并没有戏剧性的飞跃。

更令人关注的是,经过本届大选后,美国的政治版图,诸如“红州”(red states)对“蓝州”(blue states)的割据,究竟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呢?

所谓“红州”,就是指在选举中长期、稳定地支持共和党的州;相反,“蓝州”就是指长期支持民主党的州。

如果拿2000年和2004年的大选作比较,大家会发现红、蓝各据一方的美国政治版图,可说异常稳固。选情的唯一变化,只是2004年,爱荷华州和新墨西哥州,由民主党转到共和党手中;以及相反,新罕布什尔州从共和党过户给了民主党。

而这三个州,都是公认的所谓“摇摆州”(swing states),也称为“激战州”(battleground states)或“紫州”(purple states)。也就是说在这些州两党势均力敌,选情陷入拉锯,选举结果向来互有胜负。因此,这三个州的“易主”,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届美国大选,选情的变化却要大得多。奥巴马不但守住克里赢得的所有州,还一举从小布什手上总共抢下了10个州。

但这些州究竟又是什么性质的州呢?

其中7个也是所谓的“摇摆州”,包括科罗拉多、佛罗里达、爱荷华、内华达、新墨西哥、俄勒冈和俄亥俄。上届选举小布什在这些州都赢克里不到5%的普选票,选情一直处于拉锯中。这届因为小布什成了政治大包袱,共和党苦于势弱,丢掉这些摇摆州原本并不出奇。

第8个则是弗吉尼亚州,上届选举小布什赢克里8%普选票。但真正震撼的却是印第安纳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变天”。上届小布什在两地分别赢克里21%及13%普选票,而2000年大选也赢了16%及13%,这两州本来一直被视为根正苗红的红州,但这次竟然以微弱差距(49.9%对49.0%及49.8%对49.6%),同时堕进奥巴马手中。美国很多网上讨论区,都列出这两个红州“沦陷”的条目,议论纷纷。

以往,美国大选的输赢,很多时候是“摇摆州”左右大局,所以才有希拉里初选中说出的那一句“As Ohio goes, so goes the nation”(若然赢得俄亥俄州,就能赢得整场大选)。俄亥俄便是一个关键的“摇摆州”。但这次共和党却连自己的“红州”也沦陷,美国的政治版图,是否真的会出现“版块转变”呢?

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作了详尽的票站调查,并将结果刊登在网站上,当中一些有趣的数据如下:

·95%黑人投票给奥巴马;

·67%的拉丁裔及62%的亚裔居民投票给奥巴马;

·相反,只有43%的白人投票给奥巴马。

对于以上结果,相信很多读者都不会感到意外,但更有深远影响的,是下列一些数据:

·18至29岁的选民,有66%投票给奥巴马,相反,在65岁以上的年龄组别,则有53%投票给麦凯恩;

·在第一次投票的选民当中,有69%投票给奥巴马;

·奥巴马得到56%的女性选民支持,而男性选民两人则平分秋色;

·在一头一尾——没有读过高中及念过研究生的两端学历组别,分别有63%和58%投票给奥巴马,至于中间那些学历组别,两人的差距较为接近;

·同样是一头一尾,低收入及极高收入的两端薪酬组别,较多人投票给奥巴马,至于中间那些薪酬组别,两人的差距亦较为接近;

·89%自视为自由派的选民投票给奥巴马,78%自视为保守派的选民投票给麦凯恩。

这些票站调查数据显示的两位参选者之支持者的年龄、种族、学历、薪酬、意识形态等特征,如何结合地缘政治的特征,用以解释和预测美国政治版图的转变,这只有留待当地学者进一步探讨了。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系高级导师)

网络编辑:老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