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癌症患者捐头发:一束“青丝”的爱心之旅

捐发对接小组收寄、筛选和整理寄来的头发,每累积一定数量后分批寄给专业制发商制成假发,得到成品后再经个人或医院集体申请,捐赠给因化疗而脱发的患者。

拆开快递袋时,志愿者们明显感受到捐发者们的用心——有人用保鲜膜将剪掉的头发仔细包好,有人把剪下的秀发编好麻花辫,绑上蝴蝶结。

费了这么多心血,只帮到了几百位患者,有意义吗?在2016年参与东方医院的集体捐赠时,徐思涵亲眼看着一位年迈的奶奶戴上假发,“眼里突然有了光”。

(本文首发于2021年04月0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马肃平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6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医护人员和一位医生的女儿现场捐发,这些头发将定制成假发,为因化疗而脱发的肿瘤患儿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视觉中国/图)

春间三月,阳光带着些许的微温。57岁的岳荷香在晨光中醒来,洗漱完、穿戴好,早早出门遛弯。

一个多月前,乍暖还寒的天气曾让她发愁——冬天买下的厚帽子戴着热,不戴又冷。长达半年的化疗使岳荷香失去了一头长发,“感觉自己变了个样子”。不戴帽子不敢出门,心里很压抑。

不过现在,岳荷香再也不用发愁头发了。

历经了春节假期的等待,2021年3月,一顶深棕色的新假发从上海寄来。刘海斜梳,两鬓微卷,顶着这头舒适的新发,岳荷香每天都能出去转几圈。邻居甚至夸她比生病前更漂亮、更时髦。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在2020年的中国,像岳荷香这样的新发癌症肿瘤患者有457万。对抗癌细胞的放化疗损伤着头皮,也不断吞噬着患者作为“人”所渴求的那份最朴素的尊严。

2014年4月起,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开展公益捐发项目。此后,国内公益性质的爱心捐发为化疗落发者们提供了追求形象的新方式。近1.9万名参与捐赠的蓄发者一点点等待无烫染的“纯天然”头发变长,长到30厘米、两指宽,然后剪下,无偿寄给一家叫“青丝行动”的学生公益社团。

包括“青丝行动”在内,目前国内有上海儿童医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中国癌症基金会、广州“金丝带”等机构组织,专为因化疗而脱发的女性和儿童等患者提供假发捐赠。

从剪下秀发到寄给相关机构,从钩织到修剪,一束头发的旅程倾注了无数寄托,也编织着社会对肿瘤患者的温情一面。

为癌症患者捐头发

对于放化疗的患者而言,头发不是慢慢掉的。

2020年2月,岳荷香被查出罹患癌症,开始化疗后的一天,她觉得头皮发痒,拿起梳子梳头。结果,大片大片的头发顺着梳子滑落。第一次化疗后不到一个月,头发就全掉光了。

从入院起,化疗、日常用药、定期排痰已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