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标丨纪念馆原副馆长谈遵义会议:“转变不只在那三天”

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上,党内领导人逐步认识到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并形成共识。之后的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等,又进一步明确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新一代领导集体。

(本文首发于2021年04月15日《南方周末》)

发自:贵州遵义

责任编辑:钱昊平

遵义会议纪念馆会议室。 (人民视觉/图)

“几十年都泡在这段历史里,停不下来了。”84岁的费侃如退休后,一直被遵义会议纪念馆返聘。

从1971年被调至纪念馆,费侃如在此工作了整整50年。他1982年担任副馆长,1984年主持纪念馆工作,1996年被评为研究员,成为当时贵州省第一批文物、博物馆系列的5名研究员之一。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在《长征行》一书中曾写道:“费侃如就是研究遵义会议的专家,他的一些考证分析对推动(遵义会议)专题的研究起了一定作用。”在费侃如的主持下,“文革”后,遵义会议会址在全国的革命遗址中率先被恢复原貌。

遵义会议纪念馆原馆长雷光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纪念馆的布展、陈列长期以来都是费侃如在把关。问起红军在遵义地区停留的准确时间,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张炼说,要以费侃如的研究为准。

2021年4月12日,就遵义会议研究等相关问题,费侃如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

“不是一个人在起作用”

南方周末:遵义会议会址是如何确定的?

费侃如:因为遵义会议是在战争环境中秘密举行的,红军领导人的行踪不可能大事声张,新中国成立后,遵义用了4年时间寻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