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古镇,因茶沉浮

作为后辈的台地茶广泛种植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茶树低矮密集、产量很高,使得东一棵西一棵、不便采摘管理的古茶树相形见绌,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弃置,甚至砍倒。谁料命运轮转,现在古茶树翻身成了摇钱树,采茶叶就像摘钞票一样,要爬再高都没人抱怨了。

最近几年,普洱茶的原料来源被细分到越来越小的村寨和山头,高级玩家甚至只喝单株古树茶。越是险以远、至者少,越能吸引茶人朝圣、茶商炒作,这一点倒是跟旅行有点像。

责任编辑:杨嘉敏

1994年,台湾茶人在收藏的普洱茶饼内票上找到原产地,远赴云南易武,寻找老茶。

27年后,我偶然看到他们当年拍下的一张照片,临时起意也想去趟易武,寻找老街。

在那张竖幅照片上,上半是云雾笼罩的高山,下半是泥墙黛瓦的小村,看不出前后景相隔多远。民居依山错落,破烂的主路与一条石阶小径在画面中央交会,不知各自通向何方。

现在,易武老街仅剩的几间老宅被茶叶作坊包围着。 (丁子凌/图)

古树新生

听说我要去易武,卖茶的朋友很诧异:“你又喝不了茶,一喝就醉,去干嘛?”几个月前在西双版纳为旅游指南调研的朋友抛来一张街道开膛破肚、泥泞不堪的照片,“易武地方不错,就是大路修得一塌糊涂。”我乐观地忖度着,已经开始进入春茶季,肯定修好了。

去易武注定要翻山越岭,充气枕随着海拔起伏时胀时瘪,路边植被从橡胶树、香蕉树渐渐变成茶树。穿过气派的“中国贡茶第一镇”牌楼,路边开始零星出现人家和茶厂,又行一阵,车子在狭窄的街道左右闪躲,终于停了下来。虽然朋友已经打了预防针,眼前的尘土飞扬还是猝不及防,一辆外地牌照的越野车呼啸而过,我赶紧压了压口罩。

不足两公里的主街很快就走了个来回,路面还在修,房子还在建,易武看起来并没准备好迎接来抢春茶的各路茶商大军,我过于乐观了。不过转念一想,茶客大概不比游客,有好茶就够了。短短一条街上,宾馆、客栈一家挨一家,茶庄、茶号、茶厂、茶叶初制所……各种名头的招牌宣告着,茶是这里的“命根子”。

初到易武,不见一丝那张老照片的印迹。我灰头土脸地找了家客栈,随口想还个价,正在喝茶的老板笑道:“一看你就是来玩的,不懂行情,再晚几天,三月下旬到四月,我们还要涨价呢。”说着邀请我一起喝茶,我喝第一杯时,他瞟了一眼,大概已经看出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