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种小品种救命药不断供,工信部称“目标已完成”

药品短缺原因复杂,已成一项全球性挑战。随着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中国药品短缺矛盾有所缓解,大范围、长期性短缺情况较少,主要是暂时性、局部性短缺。

上游原料药是保障小品种药正常供应的关键,目前我国已有6个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药联体的企业一般具有一定规模,小品种药在企业总盘子中的体量不大,承担供应不会有太大负担,企业总体处于微利状态。”

政府多次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100种小品种药的集中生产和稳定供应。目前,百种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和稳定供应的“目标已完成”。

责任编辑:曹海东

和产量大、销量大、用量大、覆盖面广的大品种药相比,包括罕见病用药在内的小品种药的生存处境很不好过,患者容易面临“药荒”困境。 (视觉中国/图)

鱼精蛋白注射液,心脏外科手术常用药,一旦短缺,心脏手术不得不推迟。青霉胺片,助力“肝豆病”患者(俗称“铜娃娃”)重获新生的药品,一旦短缺,“铜娃娃”们将会出现肢体变形、不能说话和行动等症状。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星”国产硝酸甘油片、白血病患儿常用药巯嘌呤片……2018年前,这些经典普药甚至是“救命药”慢慢变成了市场难觅的小品种药,遭遇“一药难求”,引发患者恐慌。

和产量大、销量大、用量大、覆盖面广的大品种药相比,包括罕见病用药在内的小品种药的生存处境很不好过,患者容易面临“药荒”困境。

药品短缺原因复杂,涉及管理、政策、市场等多重因素,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挑战。小品种药的特点就是临床必需但用量又很小,所以生产厂家的数量有限,利润空间小,生产动力不足,供应易“掉链子”。

2018年以来,多份政府文件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100种小品种药的集中生产和稳定供应。

而建立小品种(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正是破解缺药难题的重要办法之一。截至目前,已有6家“药联体”被确定为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通过委托生产、集中采购、产业投资、上下游联动、供需对接等方式,有效保障了药品的稳定生产供应。

2021年4月13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杨柳副处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百种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和稳定供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