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重在训练自己的判断力,感受不同国度、时代和人格的精神风貌

这类偶然的“经典名著”之多,远过于一般读者的想象,只是既然有经典的地位,人们也就不敢稍有指摘。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2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善于阅读者从普通作品中所汲取的,可能也远过他们从传世经典中所得到的收获。图为河南商丘一处乡村小学,正在进行亲子阅读的学生和家长。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阅读”这个简单的动词,自然隐含了“书”这个宾语——比如世界阅读日,想必不是鼓励人们去阅读交费通知或者广告邮件。当然,书也不是毫无目标的泛指,而隐含了对某种价值的期待:得是有“价值”的书,阅读这件事才有意义。

什么书有价值,或者说“更有”价值,是人类阅读史上永恒的论战题目。毫无疑问,书籍有若干客观的价值高下。世上有许许多多明显是粗制滥造的庸劣作品,充斥着所有的大小书店和图书馆。

不过,承认书籍客观的价值高下,并不是说对所谓名著就要顶礼膜拜。在文学和文化史中有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只是由于历史的机遇而获得大名:印刷术发明前,许多书籍常常在战乱中一把火烧掉,幸运保存下来少许的便成了传世经典;许多书籍因为对历史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而被抬举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陈玲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