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阅读现状

从2007年起,中国少儿出版行业持续迅猛发展,出现了少儿读物的“黄金十年”,童书的出版数量从每年一万多种发展到四万多种,质量也大有提升。但少儿图书发展的红利,大部分由一、二线城市的儿童分享。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2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吴筱羽

编者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认为,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础是阅读公平。在基础教育阶段,随着“大语文时代”到来,阅读公平面临着更多挑战。2018年《乡村儿童阅读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的课外阅读资源整体匮乏,高达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这一数据与2016年《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研报告》中显示的“64.2%的城市儿童年阅读量超过10本”形成鲜明对比。

2021年4月起,南方周末推出“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向全国2万名中学语文教师赠阅为期一年的《南方周末》报纸,并将通过名家进校园活动、教师公益训练营等举措助力阅读推广,激发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年轻学子对阅读的兴趣。

2018年1月9日,湖南湘西岔河小学,下课时间,孩子们有的在玩,有的在看课外书。 (视觉中国/图)

这是北京市海淀区某重点小学五年级书单,必读书目六册,选读书目五册,有的书市面有多种版本,还体贴地附上了建议的出版社或译者。小小五年级生周子墨,本学期的必读任务,包括《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四大名著。

书单在每学期初如期而至,从一年级最简单的《小布头奇遇记》到如今的《骆驼祥子》。语文老师让孩子们把书单带给家长,家长自行购买,并督促孩子完成阅读。

四百多公里外,山西晋中某乡村小学学生孙小芸家里,适合她看的只有一本《脑筋急转弯大全》。学校推荐的课外书,一学期一本,在同学间“漂流”。

孙小芸家境不算差,父母均在外打工,只是,她不知道应当读什么书,如何“读书”。

阅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美国教育理论家艾瑞克·唐纳德·赫希在《知识匮乏:缩小美国儿童令人震惊的教育差距》一书中指出,“我们只有在妥善处理好阅读问题后,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处于最佳地位,才能实现保证每位学生人生起点公平的目标。”

“起点公平的目标”,同样适用于中国的教育环境。

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础是阅读公平,而“以往我们在推进教育公平的时候,往往忽略了阅读公平这个非常重要的领域”。2020年11月22日举办的“阅读推进社会公平”主题沙龙中,他特别提到。

随着“大语文时代”到来,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公平面临着更多挑战。

送去书,不等于送去阅读

在城市,孩子们的阅读当然并非始于小学,甚至不是幼儿园。

早在周子墨的幼儿启蒙阶段,母亲郭虹就有意识地让她接触了很多经典绘本、有声书。这只是常规做法,如今,周子墨身边不乏阅读量巨大的同学:有人博览中、英文经典作品;有人已对《红楼梦》研究颇深,常撰文深入分析其中的人物塑造;有人早早读完金庸全集、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