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碳中和 | 中赫集团吴宁:在以人为本和环境可持续之间找到平衡

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的居住或室内活动需求,而建筑体在建造和运营的过程中天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在推动建筑领域碳减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利用先进的技术,努力寻求“以人为本”和“环境可持续”之间的最优解。

建筑行业涉及产业广泛、供应链复杂,是我国碳减排的关键领域。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05年至2018年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由2005年的9.34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8年的21.47亿吨标准煤,扩大了2.3倍,年均增长6.6%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比重为51.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筑领域的节能减碳对于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至关重要。徐伟预计,若维持现有建筑节能政策标准与技术不变,建筑领域的碳达峰时间约在2038年左右,这无疑将对我国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构成巨大挑战。

中赫集团开发运营的万柳书院和崇礼太子城小镇先后获得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铂金级认证和预认证。在谈及中赫的绿色创新实践时,中赫集团副总裁吴宁认为,“从绿色建筑的打造到迈向碳中和,是一个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进阶,是社会各类资源与专业的整合和升级。具体到每家企业或机构,都应从各自关注的核心领域延伸到上下游产业,将以人为本、与环境共生,以及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对于企业来说,‘碳中和’不是口号或光鲜的‘外衣’,而是要落实到生产各环节,融入企业文化的必备价值。”

从土地中自然生长出建筑

南方周末:“十三五”期间,中赫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吴宁:打造绿色建筑、绿色住宅已是行业共识。中赫集团在建造运营中始终关注自然生态,坚持“从土地中自然生长出的建筑”的理念来开发产品。过去几年,我们开展的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崇礼太子城小镇,这个项目集中体现了中赫的绿色发展理念。

2018年5月,中赫集团牵头联合体中标了河北省重点合作项目——崇礼太子城小镇,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未来运营,另外还有太舞、中信建设和北建工等作为参股参建方一同参与。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颁奖广场、制服注册中心和冬奥保障酒店都坐落在崇礼太子城小镇。所以,崇礼太子城小镇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赛区的服务保障,力保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同时,对于场地的赛后可持续利用,也需要中赫提前筹划。秉持绿色办奥的理念,中赫在项目设计、建设乃至未来运营的全流程中采用绿色环保的技术与措施。

南方周末:崇礼太子城小镇在设计建设中综合考虑了哪些环境问题?

吴宁:第一,项目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崇礼太子城所处位置极为特殊,周边环境80%是山地,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冬奥核心区即太子城小镇周围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0%PM2.5平均值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是休闲避暑的天然氧吧,生态环境非常好。因此,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项目与自然的协同问题,如何在场地开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以国际上认可的高标准,保护原有场地的生态环境,不破坏自然条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第二,与能耗紧密相关的交通问题。和其他地处城市核心的项目相比,太子城原有的市政交通并不是很便利,通过对赛后崇礼旅游消费人流的测算,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小镇周边的交通状况已得到了调整与优化,目前崇礼太子城高铁站客运枢纽已正式启用,实现了铁路、公路等公共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同时对标世界知名体育小镇,我们还引入有轨电车慢行系统,在解决小镇内交通问题的同时充分考虑能耗因素。

第三,太子城小镇的能源结构。项目所属的张家口市是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城市,这使得崇礼太子城项目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大量利用清洁能源,也保证了太子城项目在限制碳排放方面的巨大优势。

凭借这些努力,201910月,崇礼太子城小镇被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和绿色事业认证公司(GBCI)授予“LEED城市:规划与设计”铂金级预认证,成为全球首个获此最高级预认证的文旅项目。

南方周末:公开资料显示,中赫集团旗下项目两度获得LEED铂金级认证。在绿色建筑方面,中赫有哪些创新实践?

吴宁:目前,中赫获得LEED铂金级认证的项目是崇礼太子城小镇和万柳书院两个项目。以万柳书院项目为例,可以从两个角度诠释中赫绿色建筑的创新实践。

一是节流,主动和被动式技术的应用。灰色砖墙与双坡悬山屋顶是万柳书院建筑的形象特色,整个住宅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并采用了双层外墙,在原本的墙体外,留有10厘米的空气层,最后砌起我们所见到的砖墙,把墙体的保温隔热以及隔音效果做到极致。加上三层双中空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和良好的密封性能,避免了室内的冷热不均、空气渗漏等现象。在保障了住户舒适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室内的冷热负荷,让空调和地暖的使用效果以及运行效率得到最大的保障,降低了能源的不必要消耗。

二是开源,利用可再生能源。一方面,万柳书院通过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地下照明;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将自然光线纳于室内。例如在地下车库设置了采光天井,将自然光线充分引入,节约照明资源。

从绿色建筑到区域生态

南方周末:政府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后,中赫集团是否作出了针对性的政策研究和行动安排?

吴宁: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了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011月,中赫集团出席了在京举办的迈向2060碳中和,中国企业的绿色力量研讨会活动,同与会嘉宾一起围绕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在行动绿色建筑,建设零碳2060”两大话题,以企业和建筑的双维视角,共同探讨了中国的“2060碳中和之路,也分享了中赫作为中国企业所承担的使命。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重要服务项目的崇礼太子城小镇,是中赫严格遵循“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打造可持续冬奥小镇新样本的重要实践。以此项目为起点,未来中赫集团也会将碳中和的理念贯彻到业务发展的每一个步骤当中,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南方周末:中赫集团推进碳中和面临哪些突出挑战?

吴宁:正如外界所见,中赫集团最近几年正从传统地产向搭建新消费场景、助力新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无论是因冬奥而生的崇礼太子城小镇,还是2020年底中标的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都是中赫的新赛道和新挑战。与传统的住宅地产开发不同,中赫正在致力于构建文化、体育为核心内容的资源聚合平台。项目的体量指数级的增长,中赫需要从精细化的绿色建筑打造,晋级到通盘考虑整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交通、人流等诸多因素,并实现各类资源与专业的整合和升级,从各个方面向“碳中和”这个靶心靠近。中赫集团在业务赛道转变的同时,对“碳中和”的理解和应用也要同步升级,特别是与国际标准接轨,甚至是做到世界一流,这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和资源聚合的能力。中赫这16年的沉淀与积累,也已经应用到上述两个国家级的项目中。与时俱进,中赫还会继续学习和提升。责任、眼光加上资源的聚合能力,相信我们可以做到,也会做好。

南方周末:你对文旅类地产开发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实践有哪些建议?

吴宁:文旅项目是个复杂的生态,不仅仅是建筑盖好了、精美了就可以。文化、旅游的要素,需要与优越的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在“以人为本”和“环境可持续”两者间尽量做到平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要求文旅项目的开发运营者从更长远的角度去规划与权衡,杜绝“一锤子买卖”。

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权重第一要务,从整体的规划上,要从开发为起点,一直考虑到未来运营。建筑布局与选材都应该兼顾节能和人的舒适。景观设计方面,优先选用本地原生植被种类,以与周边地貌更好地融合。施工方面,尽量减少材料浪费,同时保证对环境的友好,尽量降低材料消耗及运输产生的碳排放。

国际上许多知名旅游城市都将有轨电车作为观光交通工具。有轨电车具有搭乘方便、绿色环保、运行速度慢适宜欣赏沿途风光等优点。同时,移动的观光有轨电车本身就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以此延伸出来,优化文旅项目的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应用,对于达到碳中和非常关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