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代会报告30年的词汇变迁

中共十一大报告中,“毛主席”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实词,平均每个自然段会提及约2次,而十七大报告中使用最多的却是“发展”,十七大报告中“发展”和“建设”出现的总次数是十一大报告的4.46倍。

责任编辑:邓科 李小鸣

■十一大报告中,“毛主席”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实词,平均每个自然段会提及约2次。

■十三大报告用大约1/4的篇幅论述“政治体制改革”,并首次提及“差额选举”、“舆论监督”和“民主政治”。

■“暴乱”、“和平演变”是惟独十四大报告使用过的词汇。

■十六大报告中“社会主义”一词有所减少,与此同时,“党”有了明显增加。

■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一词大大增加,为历届党代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次。


“改革”一词在十一大至十七大报告中的出现趋势

“发展”和“建设”两个词汇在十一大至十七大报告中的出现趋势

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0年,如今的中国与之前恍如隔世,甚至连中共党代会报告所使用的词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中共十一大报告中,“毛主席” 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实词,而十七大报告中使用最多的却是“发展”。另外,像“肆无忌惮、彻头彻尾”之类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频现于十一大报告,而在十七大的报 告中则难觅踪影。

实际上,十一大报告至十七大报告使用词汇的变迁也可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30年来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

十一大:“毛主席”的“斗争”

1977年8月12日,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所作的政治报告共约3.1万字,其中“毛主席”一词共使用了214次,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会提及2次。整个报告约一半篇幅是在谈论“毛主席”为了“党”和“革命”以及“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而同刘少奇、林彪,特别是“四人帮”等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所进行的“斗争”;也因此上述引号中的词汇均在报告中使用频率很高。与此同时,主要强调对立的“他们”一词也不断闪现,高达上百次;而30年后的十七大,“他们”只出现了1次。

在十一大报告中,“发展”和“建设”等词汇远不及“革命”和“斗争”等的使用频率。走资派、牛鬼蛇神、地富反坏、别有用心、痴心妄想、咬牙切齿、大张旗鼓以及另一类的“照耀”、“谆谆教导”等千余个词汇受到十一大报告的青睐,而此后的党代会报告却再未使用。

无疑,在“粉碎‘四人帮’”不久、党代会提前召开的特殊背景下,十一大报告是一部以强烈感情色彩的词汇来论述“革命”和“斗争”的政治文献。在这样一个报告中,没有出现:宪法、法律、法制建设、党风、党建;甚至连四项基本原则、爱国主义、稳定等也没有。而在此后的所有党代会报告中,这些词汇却成为必备。

十二大:将“建设”引向胜利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4个月后,1982年9月1日,中共十二大开幕,身为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致开幕词,总书记胡耀邦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曾经是十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实词“毛主席”在十二大的报告中不再提及,并在此后的党代会报告中绝迹。十二大报告中取而代之的是“毛泽东同志”,出现了13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