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国际经验,国内哪地可先碳达峰? | 碳中和情报局

责任编辑:汪韬

作为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中国已经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距离2030年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在碳的话题不断出圈时,近期有多位学者提醒,“碳达峰”不是“攀高峰”,不能在这十年间大上高碳项目,达到碳排放的“新高峰”后再考虑下降。

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尽可能早达峰。有些地区已公开承诺率先达峰。如北京市提出“十四五”期间碳排放要稳中有降;上海明确提出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江苏、福建、广东、天津、海南、青海和西藏也都提出了率先达峰。

全球目前有近50个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这对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条件差异大的中国各省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多位学者提醒,“碳达峰”不是“攀高峰”。 (IC photo/图)

欧盟:1979年达峰,美国:2007年达峰  

碳达峰是指在特定范围内,如全球、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等在某一年的人为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点,未来年份的排放也不会超过这个点。

怎样才算碳达峰?没有严格意义的官方要求,一些国际组织提出了可操作的判断标准。联合国《2018排放差距报告》提出了两个条件:首先,至少5年没有超过这一最高值;第二,这个国家无条件承诺未来排放不超过这个最高值。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提出的判断标准更加具体:城市的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后,5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碳排放持续下降,并且各年相对于其峰值至少下降10%。

美国和欧盟是全球碳排放的历史大户,不过欧盟达到排放峰值比美国早得多,出现在1979年,峰值排放水平占当年全球排放量的25%,这一年美国、中国排放占比分别是27%和8%。美国2007年才达峰,峰值排放水平占当年全球排放水平的20%,这一年欧盟、中国排放占比则分别是14%和24%。        

某一年的排放量是否为历史最高值,还需观察未来较长的时间内排放量的变化,尤其是峰值之后的平台期。

欧盟达峰早,但平台期较长。在1979年达峰后的第5年,相对于峰值水平,碳排放量曾一度下降到了10%以上。但随后不断震荡调整,直到1992年之后,每年排放水平相对于峰值年的水平下降幅度才都稳定于10%以上。

美国的峰值年份晚,但平台期短,碳排放下降速度快。达峰前,1990-2007年美国碳排放年均增长1%。2007年达峰后,年均下降1.3%。达峰5年后,其碳排放量相对于峰值水平下降到了10%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