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何发出“逐客令”

   
  2007年1月15日,俄罗斯关于移民问题的一系列新规定正式开始生效,其中包括《关于移民登记》和《关于外国人在俄罗斯法律地位的条例》修订版。与此同时,俄政府关于在俄居留的外国人的限制法规也开始生效:自2007年1月1日起,俄政府将禁止外国务工人员在俄从事酒类和药品贸易;2007年1月15 日—4月1日,外国人在俄售货摊点、自由市场及“商店以外的场所”进行零售业的人数应限制在零售业总人数的40%;2007年4月1日—12月31日,外国人在俄零售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将逐渐被降至0%,即完全禁止外国人直接从事零售业。此外,俄政府还决定在2007年为按正常签证手续进入俄罗斯的外国劳动力提供30.8万个配额,比2006年少2万。按照新法令,雇主不得将这些工人转雇他人。
  自去年起,俄政府把打击非法劳工和整顿市场作为政府工作重点之一。俄总统普京多次在各级会议上强调其该工作的重要性,并于2006年11月27日签署了旨在“支持本国商品生产者,保证他们顺利进入市场的”《关于修改俄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联邦法律》。该法建议授予俄政府调整单位及个人商品销售活动的全权。
  
俄政府首要目标:整顿市场
  分析人士介绍,俄罗斯移民法修正案的出台,整顿市场是其重要目标。
  “露天集装箱市场这一历史产物,迟早要淘汰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王郦久研究员说,“这不是正常的国际贸易。”
  俄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2006年12月11日在一次政府工作会议上解释道:“非法移民催生影子经济、为国家经济造成损失,从而最终威胁俄国家安全,而且它还使那些没有社会和法律保障的人们受到剥削。”
  而俄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近日还提议成立专门从事查处非法移民和检查劳动移民工作条件的移民警察。他引用专家的数据称,目前,在俄罗斯的移民总数在 800万至1200万人之间,其中10名非法移民中只有一名是合法的劳工。米罗诺夫强调,那些同意拿低工资和在非常简陋劳动条件下工作的外籍工人涌入俄罗斯,将对俄罗斯工人带来负面的后果,导致他们无法找到工资适宜的合适工作。
  这两名政府要员的解读意味着,俄政府已开始重新审视以外国商贩及靠“灰色清关”进来的外国产品为主的“自由市场”,开始重新考量其为俄民众所带来的便利及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之间的利害关系。
  事实上,早在2006年3月底,俄政府新闻局就宣布,俄罗斯和中国将建立移民问题联合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就是要“提高两国在对移民过程加强管理、采取一致行动预防和打击非法移民等方面的协作水平”。
  
另一因素:为外国侨民空出工作岗位
  而俄罗斯政府的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和他们正在进行的“吸引外国侨民回归”的“国家计划”紧密相关。
  因为历史原因,俄罗斯目前有3000万侨民旅居海外。现今财力逐渐恢复,俄罗斯政府正着手启动,希望能够让这些侨民重新回国工作。据王郦久研究员介绍,从2007年到201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俄罗斯就准备迎回5万侨民。但是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国内工作岗位缺乏的问题。
  “清理外国零售商,就可以腾出一些位置来了。”王郦久说。
  所以,在清查外国零售商的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特别指示,在零售市场内为“本国生产者”预留摊点。
  不过,本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外国商人已经纷纷离开了市场,然而预留给“本国生产者”的摊位,至少在目前还是空空荡荡。
  
普京亲自督导“清理活动”
  尽管俄罗斯的官员也和中国商人一样,对这次清查能否真正落实,总有一些怀疑。但起码,与历次整顿市场和严格外国劳工管理不同,此次“清理活动”是在俄总统普京亲自督导下进行的。
  就在新的移民政策实施的同一天,莫斯科市正式启用了俄罗斯首个为移民颁发打工卡的现代化中心。
  “打工卡”其实就是工作签证,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商人,理论上都需要办理这样一张卡。新打工卡粉黄色,上面印有俄罗斯联邦移民局标志。打工卡上将注明移民的主要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护照号码、国籍和职业等,有效期一年。
  “新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即可办理所有手续的工作制度。”俄联邦移民局新闻处处长康斯坦丁·波尔托拉宁对记者透露,“外国人只需到该中心递交所有必须文件,包括入境移民卡、护照和医疗证明并填写一份申请,就可在10天后拿到合法手续。”
  俄联邦移民局还准备向外国劳动移民发放一种“详细介绍如何获得俄境内就业许可证”的指南。波尔托拉宁介绍说,这个指南以图片的形式向外国公民介绍具体的行为准则,它将在外国旅客进入俄罗斯国境时连同移民卡一起发放给游客,“我们希望,指南将帮助移民快速了解如何获得打工卡”。
  同时,记者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国家就业管理局获悉,俄联邦政府颁布的关于新移民政策的命令正式生效后,滨海边疆区国家就业管理局的就业中心就开设了30多个咨询点,专门向劳务市场的参与者们介绍有关的新规定。
 

外国人走了,谁来填补空白
  俄外交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级外交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还不能确定,这项法令能否会得到真正的落实,而如果外国人真的都离开了市场,那么谁来填补他们留下的空白呢?要知道,俄罗斯老百姓已经习惯了目前的市场结构,而大多数俄罗斯人并不愿意在市场上直接从事零售业。”
  与这位外交官的讲话相呼应,有些莫斯科市民已经开始对政府准备清除零售市场上的外国人感到担心。一位退休的莫斯科大妈感叹:“不可思议!”“在市场上卖商品的外国人都会被赶走吗?也包括中国人吗?到那个时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过日子。”她希望政府在做决定时,也能结合实际,为俄下层百姓多想想。
  另一位老先生也有同样的担心:“中国商品的价格大多比较低,这对我们这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来说,真是不可缺少。把他们都赶走,物价势必上涨,这对于俄罗斯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禁止外国人从事商品零售的禁令正式实施后,俄罗斯境内各地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据俄罗斯媒体从远东地区发出的报道说,当地市场上的商贩主要以中国人为主。新法规实施后,大批中国商贩抛卖手头的货物纷纷回国,这致使当地收入偏低的居民纷纷抱怨可能无法再买到便宜的中国货。
  1月下旬,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市杜马议员就上书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要求延长外国人在市场上从事零售工作的期限。此外,乌苏里斯克市杜马还向俄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和俄联邦政府发出了同样的请求。
  不过,俄罗斯国内也有不少人认为俄罗斯的大型商业零售网络已经越来越完善,完全可以离开外国人而进行良好的运作。就连俄罗斯总统普京都认为,在零售贸易领域俄罗斯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部分清查行动已迫使许多非法移民离开市场,然而俄政府遵照普京指示为本国公民“夺回”的工作岗位,却乏人问津。一位俄罗斯政府官员告诉记者,政府其实考虑到了这一点,“待到市场真的空缺得不行了,就再出台一个政策以招徕外国人;而届时政府部门就能建立数据库,就可以把移民问题真正管起来”。        

  2005年3月23日,莫斯科的一个中国商品市场。图为给中国人看摊的一个乌克兰人  CFP/图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