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口费”事件幕后:“灰记者”有其温床,将建立“黑名单”制度

正在继续调查的6家媒体多为中央媒体。实际上他们大部分都不承认自己拿了“封口费”,他们只是说收取了发行费、广告费等等,但是最终他们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

责任编辑:邓科 李小鸣

新闻出版总署调查人员和涉案人员多有较量,取证过程亦有曲折。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处理“封口费”事件的负责官员,详解整个调查处理过程,并分析这一恶性事件的背后根源

让我们欣慰的是,这次事件中,真正市场化程度高的报刊没有出现在领取封口费的名单中,这证明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这些市场化良好的媒体是能保持新闻职业操守的。 

备受关注的山西煤矿“封口费”事件(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为封锁矿难消息,企业为前来采访或讨要封口费的真假记者发放数额不等的封口费),在最近再次公布处理结果,此前,这一事件因其性质恶劣而引发广泛谴责。其中涉案的60人被依法处理,包括4名收受“封口费”的持证记者,而有中央媒体的记者站亦被直接撤销。

南方周末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处获知,“封口费”事件在一开始就得到了中央高层的关注,该事件第一次通报时,曾提到有两名正式的持证记者,中央高层曾直接问及为何没有公布记者的名字和单位。

受访官员直言,新闻体制改革将继续深化,而那些在向市场转型过程中经营不善、管理混乱的媒体,是这类恶性事件发生的“温床”,亦是一些所谓“灰记者”的主要来源地。

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官员说,最近将修改记者证管理办法,并建立和完善记者“黑名单”制度,对有不良记录的记者,将禁止其再度进入采编序列。

通过银行转账记录打开缺口

南方周末:得知关于“封口费”事件的消息后,新闻出版总署是如何处置的?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我们知道“封口费”事件是有关部门转过来的,此前有人在互联网上发了一些消息,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随后在 10月26日晚上,新闻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带队去了山西,与当地党委和政府部门共同开展调查工作。一开始当地煤矿否认“封口费”的事,但随着调查的深入, 当地煤矿企业的上级纪检部门也直接介入,煤矿上的人开始配合。

南方周末:从什么地方打开缺口?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第一次公布的6家媒体,是通过当地煤矿的银行转账记录发现的。比如说《绿色中国》杂志社。矿上的人说,该杂志的工作人员王凌飞以记者的名义来到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