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关注艾滋孤儿

2008年11月30日,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探望孤儿们,几乎与总理的足迹同路,南方周末记者时隔5年后再次辗转河南、天津、安徽、北京四地,零距离探寻近30名艾滋孤儿已经成年、正在成年、渴望成年的坎坷心路。

2008年11月30日,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探望孤儿们,几乎与总理的足迹同路,南方周末记者时隔5年后再次辗转河南、天津、安徽、北京四地,零距离探寻近30名艾滋孤儿已经成年、正在成年、渴望成年的坎坷心路。

当年本报记者采访的孩子不少已经长大,蜷缩着的肩膀似乎已经表面打开,但伤痕似乎进入更隐秘的内心。与5年前的懵懂相比,他们的人生体验更为深刻, 内心世界亦更复杂,在严酷的客观环境面前日益呈现严重的成长裂变:一部分人经受火一般的历练而渐入正途,上大学、读研、工作,乃至结婚生子;而另一部分孩 子则败下阵来,早早辍学,没入底层的流浪大军,甚至误入歧途,当年关于个别艾滋孤儿犯罪隐患的担忧如今已部分变为不可更改的现实。

本报记者还发现,艾滋孤儿的地域分布已远非媒体早年所披露的仅河南、安徽一隅,邻近的山东、湖北、陕西,甚至青海、内蒙、新疆等边远省份亦有踪迹,正从一个局部高发现象,变成一个全国性问题,某些地区仍处于信息不公开状态,影响了孤儿救助的及早有效进行。

更为重要的是,5年过去了,既往救助艾滋孤儿的路径也亟需全面审视,检讨得失,正如待剥的洋葱,从低层次的生存需要的满足到进一步的教育问题的被重 视,再至更内在的情感救济、心理危机干预,亟待国家和全社会的对症解难,每一个生命的成长,紧要处就这么几步,是退是进,一步一人生。

艾滋孤儿_幻灯

王梅三姐妹走在乡间的路上,妈妈和姥姥都感染艾滋病。(本报记者 翁洹/图)

孤儿程香红看着姐姐程梅在照顾小孩,程香红是几天前就被温总理探望过的孩子之一。(本报记者 翁洹/图)

孤儿楠楠在自已的奖状前(本报记者 王轶庶/图)

蔡寺村的卫生站里,在接受点滴的艾滋病人。(本报记者 翁洹/图)

昔日的艾滋孤儿代廷梅当爸爸了,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在智行基金会工作,救助艾滋孤儿,回馈社会。(本报记者 翁洹/图)

网络编辑:merak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