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斯特莱托:整个社会就如一面破碎的镜子

“贫穷艺术”用最廉价、最朴素的废弃材料——树枝、金属、玻璃、织布和石头作为表现媒介,进行拼贴、剪切创作,旨在摆脱和冲破传统“高雅”艺术的约束,重新界定艺术的语言和观念。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雨僧

“在我看来,整个社会就如一面破碎的镜子。”

现年88岁的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是20世纪“贫穷艺术”(Arte Povera)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于2003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终身成就奖。

皮斯特莱托的创作以镜子为媒介,既反映自我身份探寻,又折射出自我与他人和社会的重重复杂关系。“我作品中的一切都来自镜子,它反映社会现实。我们在镜中所见无法篡改。如果艺术是生活的镜子,我就是制作镜子的人。”

2021年6月8日,皮斯特莱托个展“生命的公式”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展览触及艺术家逾半个世纪创作生涯的重要代表作,包含装置、镜画及文献共计19组件,将皮斯特莱托所倡导的“贫穷艺术”带入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代中国。“我们当将‘贫穷’与‘可持续’这两个词并置,形成艺术作品的材质不只是画布、木框或大理石——而是社会本身。”

▲皮斯特莱托个展“生命的公式”现场:顶部是《第三天堂》系列最新版本,展厅内是大型装置《镜子的划分与倍增》,墙面作品是《从无限到三元转化的造物公式》及《第三天堂纱帘——三元转化》

从自画像到镜面画:我需要镜子去看清自己

皮斯特莱托1933年生于意大利北部山区比耶拉,青少年时期成长于法西斯政权统治之下。“当时你不得不作出选择——相信上帝还是墨索里尼。我内心都快撕裂了:要我相信那个产生仇恨、制造屠杀的系统让我极其反感。对我而言,艺术更像是一盏指路明灯,现在我更多思考,而非轻易相信。”

皮斯特莱托的父亲埃托雷是一位古典油画修复师,耳濡目染之下,皮斯特莱托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传统绘画,据他成名后回忆:“父亲工作室里大部分是意大利画家的作品,也有英国、荷兰、法国、西班牙的。那些中世纪圣像画对我影响很大,它承接拜占庭艺术,大量出现在意大利画作中,这之后才出现文艺复兴、巴洛克及19世纪绘画。我非常喜欢卡拉瓦乔,他对于明暗对比法的发掘运用,在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彩色二减一》,镜面、金漆木框/180cm×120cm×2幅 1966-2021

皮斯特莱托的父亲崇尚古典学院派,喜欢绘画风景和静物,他的母亲不仅欣赏传统之美,对新鲜的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