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杂记 | 青少年英文切口指南

责任编辑:朱又可

一老师正在给孩子上英语课。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图)

前几天收到微博通知,说我进入了“摸鱼”级。去查看什么叫“摸鱼”,发现有两个说头:微博视活跃程度,将用户分潜水、摸鱼、冒泡、畅游、活跃、大佬、王者等等级。人的三六九等,本来是很俗的事,被游戏化一番,就没有了那么森严恐怖,没有那么招惹羡慕嫉妒恨了。淡化概念的严肃,增加游戏成分,应该是每一代年轻人都会有的社会贡献。“摸鱼”的另外一个意思,说的是上班时玩耍,来源于“浑水摸鱼”。英文就是slacking。 

这样的中文网络术语花样翻新得让老汉目不暇接,需要经常去搜索是什么意思。为啥去搜呢,不是为了学着讲,而是起码知道什么意思——这是多年做翻译留下的病根。最终,对于这些时兴词汇,我往往需要那种在广东的外地人常见的境界:识听唔识讲。

在英语里也一样。过去学英文的时候,同学们以会英文的俗语俚语为荣,英文“地道”(idiomatic)就是从俗语(idiom)而来。后来在美国上学,发现学术英语中要避免这种口头表达中常见的俗语。现在我还上一门课,改学生作业的时候,一样对俗语俚语予以批评指正,喀嚓喀嚓,统统改掉。

与此同时,在家里,两个小孩的英文说法,也常让我一头雾水。美国新新人类发明了一套青少年“切口”或者说“黑话”(teen jargon)。我这些说法有不少是跟小孩学来的,感谢他们的贡献。这里略举几个例子,抛砖引玉。

Lit: 青少年说Lit的时候,等于过去说的“玩得开心”, 很“嗨”。家长别听到这个词开始紧张:过去Lit 是指酗酒,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