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耍猴人

责任编辑:朱又可

暹粒乡下高脚楼

由于国际航线中断,我被滞留在柬埔寨。

暹粒是我高棉之旅的最后一站,原计划逗留一周,在城北离吴哥窑不远的一家客栈下榻。三周过去了,还是没有走成,我就有一点焦虑了。为了节省开支,我转移到城南郊外,在邦芥村找了一间民宿住下。这里远离闹市和景区,房钱比较便宜。

柬埔寨中部低洼,整个国家宛如一只碟子。暹粒省位于“碟底”,在洞底萨湖北岸,有吴哥窑这样的顶级名胜,还是秀丽的鱼米之乡。我的房东是一对三十几岁的村民,妻子亚列瘦小精干,样貌犹如中国江南女子,丈夫波肤色黧暗,五官略有印巴人的轮廓。亚列和波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一共九口人,住在一座老旧的高脚竹楼里。他们把田租给别人种,虽然没搬到城里,也过上了跟城里人差不多的日子。一家人穿戴体面,两口子用着苹果手机,每天至少叫一回外卖。种田太辛苦,他们头脑灵活,在网络时代寻到了新的营生,除了把房子的一部分改做民宿,加入订房网站揽客,更在视频平台上开了耍猴频道,每日上传视频,赚流量钱。

我们爱看猴子,除了因为它们活泼有趣,还因为它们太像我们了。耍猴是个古老的行当,有顽强的生命力。早前,无论在哪个国度,“耍猴的”温饱难求,比乞丐强不了多少。因为无法带猴子正常乘车,“耍猴的”靠扒货车辗转四方,每到一地,他们走街串巷,跟猴子一起表演节目,央求看客慷慨解囊。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人遭罪,猴子也遭罪。进入新世纪,互联网为千行百业插上了翅膀,耍猴这个行当也不例外。在东南亚一带,现在不知有多少人在网上耍猴。他们不用漂泊江湖,就能吸引到世界各地的观众。猴子也不必有什么特别本领,只要用镜头呈现它们的日常,就能让网上的“有闲人”欲罢不能。在邦芥村,做这个营生的有十几家,而亚列和波无疑是他们当中最成功的,趴在他们院子当中崭新的现代伊兰特轿车就是证明。他们是村里唯一一户拥有汽车的人家,其他村民还处在靠两个轮儿的“屁驴子”代步的时代。

帮助房东一家迅速致富的是一大一小两只猕猴,都唤作洋名,大的叫珍妮,小的叫玛丽。我刚到时,见玛丽挂在珍妮身上,以为是一对母女。其实,两个都是幼猴,珍妮三岁,玛丽一岁。再仔细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