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全迎大考:守卫6600公里地下生命线

作为一条承载着6000万日均客流量的生命线,地铁远非安全无虞。如果下一秒发生地震、燃起大火、洪水灌入,该如何从这个拥挤、密闭的地下空间脱身?

当前地铁防灾重点仍是火灾。《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评析》中收录了99起严重的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其中火灾事故占比近四分之一,其后依次是爆炸、毒气等。

类似紧急开门按钮、破窗器等自救设备,不同城市的地铁配备情况并不一样。而对于安全锤与紧急开门按钮的使用,各大地铁公司的权威建议大多为“紧急情况下使用”,但究竟什么时候能算紧急情况,并未有详细说明。

责任编辑:曹海东

2020年3月18日,杭州地铁实行早晚高峰免费乘坐政策第一天。 (人民视觉/图)

这是一幕过于稀松平常的日常景象,以至于许多人忘记了它蕴藏的风险——

地铁车门开启,乘客一拥而入。几声嘀嘀的提示关门声后,车厢重新封闭。脚下的长龙启动了,它将载着乘客们穿越幽暗的隧道,到达学校、工作单位。

一路上,智能手机与地铁电视将接管乘客们的注意力。也许很少有人考虑过,如果下一秒发生地震、燃起大火、洪水灌入,自己该如何从这个拥挤、密闭的地下空间脱身?

在近期发生的河南暴雨中,洪水涌入了郑州地铁5号线隧道,造成一列列车在隧道中抛锚、进水。被困数小时后,14名乘客死亡。仅以结果而言,这可能是我国地铁运营历史上最严重的安全事故之一。

2021年7月26日,洪灾发生6天后,国务院安委办等部门联合召开全国城市地铁安全防范专题视频会议。会议指出,遇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危及运营安全,地铁运营单位要依法果断处置,按规定暂停部分区段或者全线网的运营,及时启动应急保障预案,并报告地铁交通运营主管部门。

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地铁蓬勃发展。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统计,截至6月30日,全国已有40座城市配备地铁,运营长度达到6641.73公里。

作为一条承载着6000万日均客流量的生命线,地铁远非安全无虞。以火灾为例,一位从事轨道交通消防工作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地铁车厢为密闭空间,普通消防设备难以施展,如何扑灭地铁火灾,是让国内外消防界都头疼的难题。

类似郑州洪灾的重大灾害实属罕见,但没有哪条地铁线路能够独善其身,如何尽可能避免事故,如何在发生灾难后及时展开救援,成为一道不容答错的考题。

“该停运的停运”,早已有之

据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在7月20日的极端特大暴雨中,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导致5号线一列列车被洪水围困。南方周末此前报道,5号线上的乘客们被困近三个小时。由于严重缺氧,许多乘客出现了呕吐、头疼,还有人晕倒后倒在了水中。

由同济大学城市与轨道交通研究院主办的《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主编孙章对南方周末表示,从地下隧道进水到水漫进车内,整个过程一定是有先兆的,传感器也会报警,“如果能及早停止运营,及时疏散乘客,损失会小些”。

就在国务院安委办等部门召开全国城市地铁安全防范专题视频会议的前一天,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紧急通知,一旦出现极端天气等非常情况,要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该停学的停学,该停工的停工,该停业的停业,该停运的停运”。

南方周末查询发现,交通运输部早在2018年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就提到,因运营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其他原因危及运营安全时,运营单位可以暂停部分区段或者全线网的运营,并向主管部门汇报。

而交通运输部2019年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更专门提到,因降雨、内涝等造成车站进水,严重影响客运服务的,行车调度人员可根据车站申请发布封站命令,组织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