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情意

珠海市湾仔中学 九年级 刘颖莹

我与浓墨的情谊藏匿在一页页白纸 黑字中,穿梭在一幅幅山水墨画里,融 合在一方方小巧的砚台上。墨香就这样 不经意间走进我的生活。点点墨香,也 就一直在我鼻尖飘拂不去,浸润着我的心房。

幼时习字,笔都难以握正,一本本 字帖尽是歪了斜了的字迹,可再翻时, 看到的是片片泛黄掩映下不变的墨黑, 还有一股扑鼻而来的与尘土相融合的墨 香,似老酒般愈香愈醇。

我的书柜时不时会有一些新伙伴加 入。每当我学习感到枯燥时,便翻阅其 中一本。在一页页白纸黑字中,我不仅 重新拾回动力,而且还发现许多知识趣 味。又或是闲时在阳台边接受阳光的洗 礼,边翻看几个章节,会让我收获意想 不到的喜悦。阳光就这样映在一页页白 纸黑字中,蒸发出阵阵墨香,那缕墨香, 是富有知识韵味的中国黑,瞧,那抹黑, 多么耀眼!

那抹墨黑还存于一幅幅山水墨画 里,穿梭其间,令人赞叹。

又是一年秋将至,微风徐徐。我步 入古元美术馆,一赏水墨风光。我看着眼前数不胜数的画卷,仿佛身临其境, 浓厚的墨黑嵌入纸间。粗细有致的线条 深浅相衬,将高山流水的宏伟壮阔表现 得淋漓尽致,尽显祖国风光。画卷中透 出迷人的墨香味,让我不由得再往前几 步,驻足观望。我的眼睛定格在那茫茫 烟雾中,一座黑灰的大山里,有一条细细的小路。一个小人儿独坐其间,享受 着这份清净。这不就是“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吗?一股写意之风随画而 起,听!那抹黑,满含意蕴,令我心旷神怡。

画卷中散发出的淡淡墨香挥之不 去,笔墨游走间,呈现给游览者的是栩 栩如生的山水美景,那抹墨香是充满独 特魅力的黑,尽显人文历史。

数年前,我和姐姐回到老家,发现 了惊奇的宝藏。“原来村里的李大爷会 做砚台啊!”我看着正在雕刻砚台的李 大爷,心里想道。他手拿一把雕刻刀, 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调控着力度,下刀 有深浅之别,刚柔并济,雕刻出美丽绝 伦的图案,然后将砚台润湿,反复打磨, 使其更加圆润光滑。李大爷举起这块小 巧玲珑的砚台,一边观察,一边说:“南端北易。易砚刚劲浑朴,气势浓厚,而 这是纤秀细腻的端砚,它美而莹润,散 发着文人雅气。”说完,他将墨水倒入 砚台中,来回用毛笔醮磨,在宣纸上写 下“匠心文化”四个大字。那墨黑是历 久而弥新的中国黑。看,那抹黑,蕴含 着多少中华文化。

然后,李大爷将砚台送给我和姐姐。 他希望我们好好读书,将来传承匠心文 化。我们双手接过砚台,深深地鞠了一 个躬,一起说了声:“谢谢。”那一刻, 我的眼中突然充满着泪花,热热的。

我轻轻抚摸着砚台,感受它心灵的 跳动。这一案一纹皆工艺,一刀一刻皆匠心。砚台散发出的浓厚墨香,在我的 鼻尖飘散不去,犹如悠久的历史长河, 在我的心中奔流不息。轻轻一嗅,满是还未散去的墨香。

那抹黑,凝结了稚子的憧憬和渴 望;那抹黑,浓缩了意境与诗意;那抹 黑,见证了历史与传承。那抹黑将书 卷、山水画、砚台化为墨香,飘于中华 大地之上,炎黄子孙之心中。历史长河 之间,尽展中国之色彩 !

这份浓墨情谊将永存在我心中。永存,永存。

指导老师:黄少芬

 

专家点评:

墨色,无疑是中国色中光彩夺目的一笔,它所代表的书画艺术也是 在世界艺术宝库最有辨识度的一种。从小习字让小作者对墨色产生了深 厚的情感,也初步领略了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墨分五色,如果对选材 能够再斟酌,章法再推敲,就能让墨色更鲜明。

唐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