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商的“冰”与“火”:增速十年新高,船和柜子一“票”难求

“东南亚国家和印度的生产一直没恢复,服装订单都流向中国。”董菲的公司2020年业绩增长超40%,2021年至今又增长了40%。

“现在舱位很紧俏,运力减少,但国际物流运输的需求又很大,海运运费差不多已经涨了10倍。”

集装箱有去无回。“海外没有货可运回,运空柜的话,这艘船就是净亏,所以美国、东南亚积压了大量的空柜。”

(本文首发于2021年8月1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张玥 助理编辑 温翠玲

集装箱价格上涨,一箱难求,成为不少外贸商面临的难题。 (视觉中国/图)

2021年过去的大半年,堪称中国外贸行业的黄金时代。

8月10日,商务部公布了1-7月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出口、进口规模分别为11.66万亿、9.68万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分别增长24.5%、24.4%,均为十年来新高。

民营企业是主力。1-7月,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0%,占出口的一半以上。新增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超11万家,其中95%是民营企业。出口的商品中,机电产品占六成,同比增长25.5%。

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起,中国外贸商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行业变局。

2020年上半年,用工难、生产难、发货难,一批外贸企业没能挺住。随着疫情蔓延全球,海外停工停产,中国外贸订单大量增加,熬过困难时期的企业迎来生机,新的难题在于疫情导致海外的集装箱和船只回流困难,海运成本激增。

眼下,在24小时排队抢柜子、抢船舱的节奏中,外贸商们正奋力赶上十年最快增速的这波热潮。

外贸订单也一度锐减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外贸行业受到重创。

90后彭超在广州经营一家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对接欧美地区的空运和海运。他回忆,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广东许多外贸工厂停摆。4月后,又遇到用工难,“很多工人不想回来,工厂无法开工,租金又免不掉”。

随着疫情蔓延全球,海外的市场需求变得极不稳定。越来越多国家的线下商超停业,市场消费能力骤降,中国的外贸订单也一度锐减。

董菲是厦门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主管,公司与海外的一些中高端潮牌合作,进行服装进出口的贴牌生产。她回忆,2020年上半年,因为接不到订单,当地许多服装厂和外贸公司破产。“尤其是专做户外运动产品的,去年倒闭了很多家。”

一些原有订单也因故取消,货款无法收回。

彭超的合伙人在广州经营一家代工厂,为欧美、中东的客户生产贴牌耳机。疫情期间,工厂完成了一笔来自意大利的生产订单,却接到客户儿子的电话——客户因新冠肺炎去世,货不要了。“商品是定制的,也没法卖给别人。”

还有几次,工厂生产完毕,对接的海外商超却已停业。“货不要了,预付的30%定金也不要了。”

多重打击下,一些公司资金链断裂。彭超回忆,疫情前,一些公司为扩大规模进行投资,“比如买地新建厂房,投入都是千万级”。疫情后,因为不能如期开工,老板只能变卖资产还债。

除了供应商和贸易商,货代公司、物流公司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一些业务单一或依赖重资金的物流公司没能渡过难关。

“比如只做包机运输的空运代理公司,平时和航空公司签约,做某一条航线的空运代理,押金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