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独家版权时代,版权方、音乐人、平台将面临什么?

“数字唱片的初衷是做帮助优秀原创音乐兑现价值的渠道,却不小心变成了流量变现的货币。”

2014年,几名音乐人觉得音乐播放器的玩法太过简单,除了每年谈判版权费用以外,能做的有限。不久,他们加盟阿里巴巴,试图绕过高价版权之困,打造一个覆盖从音乐制作到消费的超级平台。这个叫作阿里星球的App,上线8个月便以失败告终。

随后7年间,版权问题并没有得到一个更好的答案,价格甚至高到近乎“荒谬”。一位接近华纳音乐的人士告诉《南方人物周刊》,高达数亿元的独家版权价格在三大唱片公司,甚至行业内都“很正常”。

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很少有哪一场“战役”的结果是一家独大,与在线音乐发展历程颇为相似的“长视频大战”之后,如今亦有爱奇艺、腾讯、优酷和芒果等互相制衡。而在线音乐领域腾讯音乐却处在绝对领先地位,一度占有市场80%以上的曲库和独家资源(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腾讯的处罚决定书)

回顾中国音乐版权之争,当金钱成了唯一的游戏规则,这门看似简单的生意,便已经开始如多米诺骨牌般推倒旧秩序,重新洗牌。

2021年7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腾讯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腾讯此前收购中国音乐集团61.64%股权属 《反垄断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经营者集中,责令其限时30天内解除网络独家版权,停止高额预付金等版权费用支付方式。

8月31日,腾讯发布声明称,已向全部上游版权方发送相关函件,其中绝大部分独家协议已按期解约。9月3日,网易云音乐也取消了音乐的“独家”标识。

多名音乐人、版权方、从业者向《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称,取消独家版权将成为国内在线音乐行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变局。

改变和新问题

“他们各自口袋里的巧克力扔回桌面上,得重新再抢了。”音乐人服务平台幕后圈创始人李泳彬说。

在行业内,独家版权通常不采用音乐最终产生的流量结算,而是平台提前给版权方一笔高额预付金,不论该版权最终产生的收益如何,预付金都不可要回。

李泳彬 幕后圈创始人  图/受访者提供

对版权方来说,取消独家最大的影响是不再有预付的概念。李泳彬介绍,业内普遍将独家约等于预付,“过去某家公司因为做火了一首歌,平台直接给一首歌几百万的预付费,签三年独家,这种故事现在已经没有了。”

失去预付金的同时,版权方旱涝保收的“安逸”日子结束了,他们需要重新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拥有流量和收益。

相比头部版权方,那些刚起步或者中小型的音乐厂牌受影响更大。“头部版权方还有经纪、演出、转授权等其他业务线,小版权方只能靠版权。”李泳彬称。

尤其对习惯靠预付金生存的版权方而言,接下来可能会面临阵痛。独家、预付取消,版权方议价能力随之降低,音乐平台也会因此减负。

但问题在于,腾讯解除的独家版权,并不代表网易云等其他平台就一定可以获得。据AI财经社报道,网易云音乐目前的谈判进展并不顺利,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版权方与腾讯音乐的解约流程仍在进行中,另一方面也因为价格没谈拢。

不过,部分业内人士担忧,非独家合作中,不排除版权方会选择与出价较高的平台进行名义上的“非独家合作”,实际上却拒绝授权另一平台,从而形成“变相独家”。

近日,在网易发布2021第二季度财报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网易CEO丁磊“喊话”腾讯音乐放弃独家版权:“网易非常期待这是一个真心实意、不含任何阳奉阴违的决定。”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副总干事国琨指出,此次音乐行业反垄断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公平的价格体系,即平台给版权方多少版权费是合理的?

“公平的价格不应该是平台单方决定的,应该是平台的行业组织与版权方的行业组织在广泛、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确定的,应该保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