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的力量:他们为孩子的“睛”彩视界而战

“我们希望同学们这辆开往18岁的近视列车不开动,或者晚开动,即使开动后也要慢慢走。”

在一支科普视频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何鲜桂如此殷切地对同学们说道。

在这背后,一场艰难的视力保卫战早已在全球打响。

视力健康危机

严峻的现象摆在面前:当前,全球近视人口比例快速增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指出,全球近视人群将从2010年的19.5亿增加到2030年的33.6亿,与严重并发症相关的高度近视人数也将翻倍。其中,中国城市的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67%,居世界第一。

小亚(化名)是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大岭岗小学的一名学生,几个月前,在学校接受了依视路基金会和当地公益组织点亮眼睛举办的视力义诊,这也是她第一次进行视力测试。虽然在这之前,小亚就觉得自己的眼睛已经看不清较远处的东西了,但小亚的家人一直觉得这样的视力状况没有必要佩戴眼镜。小亚委屈地说:“爸爸说不给戴,因为我们家没有人戴过眼镜。”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参与义诊的李医生遗憾地表示,义诊过程中看到好多孩子有先天性的眼病,比如先天性远视和弱视,但是到初中或者高中才发现,延误了他们的治疗。“而且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三天下来发现至少有10例这样的病例。”李医生言语中充满着担忧。

(图源:视觉中国)

信息技术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过度使用,让保卫视力健康的挑战陡然升级。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团队发布的《信息化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已超50%,未来在全人口中至少有9.6亿近视人口。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与卫生教育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樊泽民谈到关于未来近视防控的时代前景时,提到期待近视防控长期化、社会关注热点化、多元主体参与普遍化和防控成效可视化。

近视防控任重道远,“视力保卫战”迫在眉睫。

视力保卫的漫长行动

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政策和措施,各地也在因地制宜地探索有效防控近视的方法。

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了新时代近视防控的目标、主要措施和保障。该方案实施三年后,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比2018年的53.6%下降了0.9个百分点。尽管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和冲击,近视防控仍基本实现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预期目标,总体见效的基本面仍在不断巩固拓展中。

近视防控仅有政策保障是不够的,正如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樊泽民所言,近视防控也需要专家、学校、家长、教师、医疗卫生机构、媒体等社会多元主体加入,社会多方积极参与是这项工作取得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场举足轻重的视力保卫持久战中,一场共建近视防控生态圈的行动已启动。在政策支持及家校努力的背景之下,责任企业与爱心机构伸出援手,共同铺就爱眼护眼之路。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何鲜桂为学生进行视力健康科普

早在2015年,依视路基金会就联合点亮眼镜,与施甸县人民医院、施甸县教育局和卫健局共同开展了一项护眼项目。志愿者与医生带着设备走到每一所学校,覆盖到了全县130多个学校的20000多个学生。

公益活动让更多人加入到了视力保卫战之中,来自东北的晓慧就是其中一名志愿者。她看到,当地孩子和家长都认为眼镜是一种“负担”。面对这样的观念,晓慧都会忍不住告诉他们要正确看待眼镜与护眼的关系。

然而,孩子的视力是在动态变化的,一副眼镜也难以适配很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触镜中心副主任陈志在谈到目前守护基层学生的视力健康时,直言最严重的困难和挑战是建立一个长期的“眼健康”筛查机制。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落实综合性的防控方案,包括社会倡导、政策指引、科学手段、专业力量、学校及家庭共同参与,形成一套系统化和社会化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联合行动。”上海依视路视力健康基金会理事、依视路大中华区视力保健总裁林国樑表示。

共建视界生态

在林国樑看来,“共建视界生态才是未来的出路,我们一直在倡导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生态圈,集结‘政、企、医、学、媒’各方面的力量,一起投入这场攻坚战。”

2021年世界视觉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来临之际,南方周末联合依视路发起“守护‘睛’彩视界”关爱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公益行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的优势,整合多方优质资源,通过发起全国线上视力打卡计划、拍摄近视防控科普视频、校园公益讲座等举措,提升全国中小学生及家长、社会各界力量对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的关注和保护,号召大家一起参与到中小学生的近视防控行动中来。

本次打卡活动于9月30日至10月7日开启打卡通道,八天内挑战4次打卡计划,观看4支近视防控科普视频、回答科普测试题,并上传体现保护视力行动的生活照片。在这场线上守护视力的打卡行动中,累计近4500名中小学生及家长参与。

“我们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家长和孩子是近视防控第一责任人’的宣传号召,采取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提升公众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和近视防控的认知。”林国樑表示,“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和媒体共同开展面向公众的大型科普活动,是我们近视防控生态建设的又一次延展。”

此项公益行动得到了各领域人士的支持,中国科幻作家、童行书院创始人郝景芳,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何鲜桂,上海市静安小学副校长王晓春,上海依视路视力健康基金会理事、依视路大中华区视力保健总裁林国樑等七位公益发起人纷纷写下寄语,鼓励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的孩子学习正确的爱眼护眼知识,呼吁家长们更主动地守护孩子们的“睛”彩视界。

正在进行守护视力打卡的廖同学(图源:廖同学提供)

“国庆期间,你打卡了没?还要多与家人互动,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公益发起人之一的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理事长龚祎在活动期间积极呼吁,用眼睛感受色彩,用心看见爱和生活。

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何鲜桂还为此次打卡计划拍摄了四支视力健康科普短片,向中小学生传递健康用眼知识,分享预防近视的妙招。“通过定期检查眼轴长度,有效控制近视的进展,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眼。此外,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避免产生视疲劳,多在户外活动中‘目’浴阳光。”何鲜桂语重心长地对镜头前的同学们说道。

“打卡”只是一个起点,长期守护“睛”彩视界将永不止步。此次公益行动还在世界视觉日的前一日,走进了上海市静安小学,为同学们带来近视防控的“第二课堂”。王晓春副校长表示,“少年儿童科学护眼,民族未来勇担重任。”科普讲座让同学们学习到了如何健康科学地用眼护眼,尤其是培养近视防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近视防控“第二课堂”走进上海市静安小学

公益项目的开展,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多年来为守护孩子眼睛作出不懈的努力,各方力量联结起来向着近视防控长期化和防控成效可视化的目标继续前行。

关注视力健康,守护“睛”彩视界。在全方位联结力量的长期行动之下,孩子们才能拥有光明未来。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