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助力共同富裕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企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企业将履责资源对准中国本土社会责任议题的集中体现,也符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追求的社会公平公正的目标。面对“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企业需要深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对以往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视野和资源投入进行反思。

责任编辑:侯明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并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021年8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为迈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垄断等现状使得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长期任务。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政府和市场之间需要相互促进,相互增强,动态平衡发展。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的背景下重塑企业使命价值和发展战略,把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方向,这要求企业完成“三个转变”:

一是履责动机从传统利益交换动机转为利他动机,主动参与。

作为营利组织,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一直被认为是企业存续的首要目的,履行经济、法律责任是维持企业生存的根本。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承担道德责任、慈善责任的重要性。然而,一再发生的责任缺失事件,以及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对“社会责任”概念的误解表明,多数企业在进行义利抉择时,依旧秉承“利大于义”的原则,很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仍然是利益交换,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自身获取政治资源、政策支持、危机公关的手段,从而使得社会责任庸俗化、表面化。

企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深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将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从利益交换转变为“利他”动机,纠正以往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短视行为,不刻意追求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是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寻找企业能够满足相关方需求、增进社会福祉的价值所在,并将其作为企业开发产品和服务的出发点。只有动机改变了,才能避免履行社会责任的功利性,保证企业在助力共同富裕中做实事而不是表面文章。

二是履责视野从关注资源富集的利益相关者转为关注资源贫乏的利益相关者,削峰填谷。

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相关决策时,通常会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价值排序,区分出核心利益相关者和非核心利益相关者,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配置企业资源,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往往首先被关注和满足。这样的做法符合企业有效配置资源的诉求,但是机械地区分、履责资源过分向价值排序靠前的相关者倾斜,会导致非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被忽视,这不符合共同富裕的要求。

共同富裕要求企业参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言,需要企业将履责资源从以往过度关注核心利益相关者,转变为同时关注资源贫乏的非核心利益相关者,比如一方面关注经济发展中的落后地区落后人群,如农村农民、边少群地区这些资源贫乏者;另一方面关注企业产品和服务所忽视的少数群体,比如网信服务中的老年群体、残障群体,创业就业中的女性群体等。同时,更要兼顾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承担起实现我国“30-60”双碳目标过程中企业所应承担的责任。

三是慈善责任从传统的现金支持转为基于能力开发的非现金支持,与企业优势对接。

2021年8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第三次分配主要是针对一些高收入社会主体,鼓励他们参与慈善性事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将其来源于社会积累的财富回报给社会,用于促进社会发展。

慈善捐赠作为主要的慈善形式,它的存在有重要意义。但就现阶段来看,相比于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较早的国家,我国慈善捐赠体系还处于完善阶段,一方面参与慈善捐赠的主体数量和捐赠活动的规范性都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企业捐赠的主要形式为现金捐款,甚至出现“逼捐”“比捐”现象,给企业带来较大财务压力和舆论压力。

面向“共同富裕”这一长远目标,未来企业开展慈善捐赠,一方面仍然需要提高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和开展公益捐赠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从传统的现金支持转化为基于能力的非现金支持,提高非现金捐赠的比例,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因地制宜地把慈善做到实处。乡村振兴仍是共同富裕的主战场,企业可以将慈善捐赠资源投向乡村振兴领域,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号召和鼓励企业为促进共同富裕贡献力量,并不是要求企业无私奉献、放弃企业的营利性质。恰恰相反,一个公平、公正、健康、富足的社会生态能够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毕竟健康的商业系统需要建立在稳定的社会生态之上。因此,企业参与实现共同富裕,最终也会成为共同富裕的受益者。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