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溢出效应”:传染病发病率骤降,但需警惕“反扑”

在广东省,2020年报告病例数下降幅度最大的传染病是登革热,其次是流感,还有百日咳、猩红热和手足口病。锐减的国际人口流动、戴口罩、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幼儿园和学校关闭等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措施,是减少上述传染病病例数量的重要原因。

“从全球层面看,疫情导致医疗资源挤占,使得传染病防治工作倒退非常严重。尤其在非洲等落后地区,有限的公卫经费、医疗资源都用于新冠防控了,很多患者得不到治疗,婴儿错失了注射疫苗的时机。”

2020年传染病报告数量显著下降,并不意味2021年就不会遭遇传染病疫情的“反扑”。今冬明春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叠加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

责任编辑:曹海东

坚持最古老、最基础的防护措施,仍是斩断传染病流行的“利器”。2020年5月11日,广州市南武中学,学生返校第一堂课,全部师生佩戴口罩。 (人民视觉/图)

在国内,新冠病毒仍有“恼人”的零星暴发,但有更多传染性疾病已被“憋死”在防控新冠的路上了。

通过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减少出行等最古老、最简单的非药物干预措施(NPI),中国在控制新冠疫情的同时,也取得了减少流感、登革热等其他39种法定传染病的成效。

2021年10月初,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杂志发表的文章《中国新冠疫情防控非药物干预措施的伴随效益:一项大型人群观察研究》显示,仅广东一省,法定传染病的病例总数就比预期下降65.6%,减少了近百万人发病。

而在全国层面,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数据亦有显著变化。根据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0年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806728例,死亡26374人,报告发病率为413.63/10万,较2019年(733.57/10万)下降了43.6%。

“心里既高兴又难过。”上述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文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难过的是百年不遇的新冠大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让全球许多国家的人民生活陷入混乱状态,高兴的是这次疫情让人们认识到,坚持最古老、最基本的防护措施,仍是斩断新发传染病大流行的“利器”。

10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表示,截至10月29日24时,近14天内,全国有14个省份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当前疫情仍呈快速发展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2020年减少数百万传染病病例

“我们大约在2020年下半年观察到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出现大幅下降,就想建立模型来分析防控新冠疫情的‘溢出效应’。”马文军说。

研究人员用数学模型模拟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广东省39种法定传染病每周的预期发病数。结果显示,2020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汪亚纯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