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名字的古建匠人:“再有个十年我们就干不动了”
这些在多年的工程里培养出的工匠,成为山西省古建筑修缮的中流砥柱,默默无闻地守护着山西古建筑。
发自:山西太原、运城
责任编辑:周建平
古建匠人是一个统称,他们是木匠、石匠、泥瓦匠、彩画匠等等,他们的工作与载入史册的名胜古迹相关,有古建筑的地方,就有古建匠人。
古建筑数量占全国第一的山西省,在建国以来的保护维修工作中,培养了众多有技术和经验的匠人,他们凭借双手将规划设计和施工概要变成每一处实在的成就,而翻阅文献和报道却难寻他们的身影,连名字都不会被记录。在相关文献里,他们被称为“施工技术队伍”,他们的存在,全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间。
从士农工商的四民差异到元代以后的匠户制度,工匠的社会地位历来低下,现在的古建匠人某种程度上延续着这样的状态,他们处于社会底层,文化程度不高,多因家贫而辍学,转去学一门手艺,少数人能通过积累成为有资质的工程师。
我们对古建匠人的寻找从新绛县西庄村开始。2021年9月底至10月初,晋南运城市连下一周暴雨,新绛县多处古建筑面临危机,“国保”、“省保”的险情较轻,受损严重的多为未定级或未登记在册的古建,闫家庄一座本就破旧的魁星阁在暴雨中倒塌,而原本墙体大面积开裂的“县保”西庄村魁星阁,因今年的修复逃过一劫。
修复魁星阁
10月18日,农历九月十三,西庄村一年一度举行庙会的日子,赶集的热闹持续了整个白昼。天一擦黑,小吃摊贩推着车占据了通往村广场的路,广场里的戏台下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晚上这里要上演地方剧种蒲州梆子,古蒲州距此不远,位于如今的运城市永济县。
晚上7点多,刘师傅不紧不慢地从村东头走向广场,戏台上的演员已经开唱了,第一台戏唱的是《火焰驹》,一部才子佳人戏。刘师傅在人群最后排找了个空位站着,身旁是结伴看戏的村里人,搬着椅子、推着电动车或三轮车坐着。戏里的丫环遍数12个月的花期,开导小姐情路艰难,刘师傅向四周看了看,工队里其他师傅散落在人群里,一个也没找见。
刘师傅跟随工程队3月份来到西庄村,修复村里的魁星阁。工程队不到十人,带队的刘师傅和泥瓦匠张师傅、王师傅来自晋中市榆社县,木匠家师傅来自运城市万荣县,另外在新绛县本地招了一名木匠、两名小工。做饭的大嫂是从榆社县请来的,晋中晋南饮食有差异,榆社的师傅们吃不惯本地的菜。
工程队租住在村里一户人家,师傅们用木头做了几张单人床,住在一间屋子里, 除了床以外,家具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习惯了跟着项目走,项目在哪人在哪,几乎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
魁星阁从3月底开始修,按照原来的计划,现在已经修完,然而今年雨水多,工程延缓,预计得修到12月。这是一座清代建筑,寄托着村里读书人一举夺魁的祝愿,底部为方形的砖石基台,上面架了三层方形楼阁。住在魁星阁旁边的年轻人石头记得,小时候他天天爬上阁楼玩,在上面找当年日本人留下的弹坑。近几年魁星阁屋檐倾斜坍塌,砖墙开裂严重,村里不让小孩靠近了。
修复得先把已经损坏的墙体和屋檐拆除,完好的结构要剥离出来尽量保留,比如刻了字的木匾、屋檐檐角的风铃。重砌的砖块用的是从清代民宅上拆出来的旧砖,上面有当年手工制作留下的指痕,新旧程度、颜色深浅不尽相同,屋檐的木料也是特意寻的老木头,为了使修好的楼保留古意。
基台已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