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幸福力与适应力

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面上加强了,但社会没有因此变得更和睦、更团结和更亲密。

责任编辑:刘小磊

美国作家埃里克·霍弗(1902—1983),一生十分传奇,父母早逝的他,靠自学成才。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他的著作多次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人类是唯一有意识地寻找幸福的动物,“幸福力”(capacity for happiness)指个人获取和享受幸福的能力。有此能力的人知道如何向“幸福的状态”(state of bliss)迈进,并较一般人在那里待得更久。这类人拥有的不一定是比别人更多的财富或更大的成就,而是一件可能是上天赐予但自己必须懂得珍惜的礼物——知足常乐(the gift of contentment)。

现代人愈来愈不快乐并非无因。在这个企图以“及时行乐”迎合“贪得无厌”的时代,知足已死。在各式各样算法(algorithm)的支配下,人人都想要更多,但更多什么却没有人知道,只是想要更多。

也许我们已进入一个“后幸福年代”(post-hap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