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的石天,和远去的新艺城

故人已去,往事如烟。

石天去世了。

问题是:倘或不是年岁略长、阅片略多的老香港电影迷,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个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彻底退出影坛的老前辈?

坦白讲,假如不是因为《英雄本色2》,我这种后来的、资格略微虚假的港片迷,可能都留意不到石天这个演员——他在这个电影里扮演的龙四,是个退隐多年的江湖大佬,恪守江湖道义,却被江湖给抛弃,凄惶可怜却又重情重义,让人唏嘘。

《英雄本色2》石天和周润发

原本被自己奉为神级演技的周润发,居然也有被人抢风头的时候。

当时顺着信息往下查,才知道原来他是“新艺城”的三大元老之一,而且在成龙的动作喜剧、和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之前,他才是香港最大的喜剧演员,用王晶导演的话说就是:

“堪比现在的沈腾。”

但对五年更新一波喜好的影迷群体来说,王晶导演这个比喻,只能说明石天在当时的影坛地位,却不能说服当下的观众,再去看他当时的那些电影。即便真的高质量,它们也年代久远,从形式到内容,不大符合当下观众的口味了。

对于香港艺人来说,每次我们怀念一个人,其实都是在怀念他那一批人,以及他们创造辉煌的那个年代——对石天来说,也是如此。

比起演员或导演,石天身上更值得我缅怀的,其实是他和“新艺城七怪”创造的辉煌时代。

1981年的香港电影市场,二分天下,即邵逸夫的“邵氏”,邹文怀的“嘉禾”。邵逸夫对邹文怀的赏识与重任,以及后来邹文怀自立门户、与老东家抗衡的往事,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从1981年,麦嘉、石天和黄百鸣成立“新艺城”开始说。

新艺城初创时,采取的是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工作方式。但各人持有的股份却大幅不同:金公主院线和麦嘉合占72%、石天占19%、黄百鸣占9%。

内容集体创作,决定了新艺城的作品能赢得市场。

股份占比不同,为日后埋下“分赃不均”的隐患。

新艺城就这样一边创造辉煌,一边不断分崩离析。

新艺城成立后,黄百鸣找到当时仍在嘉禾签约的好友吴宇森,拍摄了新艺城第一部电影《滑稽时代》。该片的主演是石天、麦嘉和午马。其中最出彩的是石天,他扮演的卓别林相当夺目,是港产喜剧中属于启蒙类型的喜剧,笑中带泪,被誉为经典。

《滑稽时代》以150万的成本,赚到500多万票房。尽管差点挤进票房前十,但还是在此前“邵氏”和“嘉禾”垄断的市场里,有了旗开得胜的意思。

虽然电影署名用的假名“吴尚飞”,吴宇森还是被邹文怀骂了个狗血淋头。既为不得罪老板,也为对得起黄百鸣的赏识,吴宇森来了个“走马荐诸葛”,把凭《蝶变》声名鹊起的好友徐克,推荐给新艺城。但麦嘉、石天和黄百鸣都觉着徐克天马行空的路数,既容易抬高成本,也可能没法保证票房,所以很犹豫。

吴宇森拍着胸脯说:相信我,他是鬼才。

于是就有了新艺城的第二部电影,即徐克指导的《鬼马智多星》。它不仅以915万的票房位列当年港片票房第五,还在台湾斩获三项金马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美术和最佳剪辑),直接把新艺城送到香港第三大电影公司的宝座,就此开启了与邵氏和嘉禾十年抗衡的历史新阶段,并让大佬们看到了徐克的商业才能。

徐克在新艺城风生水起,吴宇森却在嘉禾郁郁不得志。

“新艺城七怪”

1982年嘉禾约满,吴宇森加入新艺城。但1982年的新艺城,早已人才济济,集齐了后来人称“新艺城七怪”的施南生、黄百鸣、曾志伟、麦嘉、石天、徐克和泰迪罗宾(见上图)。后来加入的吴宇森,并没得到重用,只是被调往台湾做市场总监,依旧郁郁不得志。

1982到1984年,是新艺城最辉煌的时期。

“新艺城七怪”既身怀绝技,又能够群策群力,在分析市场需求的同时,开掘新创意——1981到1984年之间的作品,比如《开心鬼》《搭错车》《难兄难弟》《我爱夜来香》和《最佳拍档》系列,都是这么创作而来。在这些辉煌里,最瞩目的当属1982年的《最佳拍档》,票房高达2600万,是香港首部冲破2000万票房的电影。这个数字也意味着有300多万人,走进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占当时香港人口近60%。

新艺城经典片头

这时期的新艺城,强势到让曾经势同水火的邵氏与嘉禾,到了化干戈为玉帛、不得不联手才能对抗的程度。

但是,赚钱越多,越会因为占股多寡,而显出分账的矛盾。

1983年,执导两部《最佳拍档》的曾志伟,率先退出新艺城,奔赴台湾后,返港投奔了洪金宝,成了五福星的一员。

1984年,拍完《最佳拍档3》的徐克也宣布要退出。只是不同于曾志伟因为分配不均才退出,徐克是因为跟新艺城的创作理念差别太大。用他的话说就是:“新艺城只想拍票房几千万的喜剧,但我想尝试不同的内容,可没人支持我。”

新艺城的幕后大佬雷觉坤(金公主院线老板)对徐克极力挽留,帮他成立“徐克电影工作室”——虽然仍旧挂着新艺城的招牌,却能跨过麦嘉、石天和黄百鸣,直接与雷老板对话,并且票房分红也直接从金公主领,经济上再跟新艺城无关。

与徐克一起加入工作室的,还有他后来的妻子施南生。

紧随其后,泰迪罗宾也脱离新艺城。

所以在1984-1985年,新艺城陷入短暂低潮。

最早想扭转低潮局面的人,就是石天。

《恭喜发财》由石天执导,谭咏麟、柏安妮等主演

1985年,石天要求拍新戏《恭喜发财》,瞄准贺岁档,目标就是延续《最佳拍档》系列的票房冠军宝座。但事与愿违,《恭喜发财》在贺岁争霸战中,输给了嘉禾的《福星高照》,票房仅列年度第六,将连续三年的票房冠军宝座拱手相让。

石天失利后,麦嘉提携新人组建完全属于自己的班底,于是就有了林岭东执导的《最佳拍档4》。

更严重的危机出现在1986年:麦嘉拉着新艺城的台湾主管张艾嘉,与好兄弟洪金宝合作,嫁接“最佳拍档”系列和“五福星”系列,拍成《最佳福星》放在嘉禾院线上映。

黄百鸣则提携新人导演杜琪峰,和演员张曼玉、袁洁莹、陈加玲等人,拍摄了《开心鬼撞鬼》,固守在新艺城和金公主院线,对抗麦嘉的《最佳福星》。

但硬碰硬的结果却是两败俱伤,从中赚取渔翁之利的,反而是徐克和吴宇森。

到台湾两年多后,徐克邀请吴宇森回香港,说有个剧本给他拍,于是就有了《英雄本色》。徐克担任监制,还客串了电影里的音乐老师。《英雄本色》不仅以3300万帮新艺城第三次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还顺势开启了香港电影的黑帮时代。

吴宇森凭《英雄本色》翻身走红,刚见证完他与徐克的惺惺相惜,俩人就因为是否紧接着创作续集、以及如何创作续集的问题闹掰。吴宇森觉得徐克太急功近利,想改拍《喋血双雄》;但徐克不同意,强迫吴宇森搞了《英雄本色2》的剧本,又觉得这个剧本很糟糕,就给它改得体无完肤。

1987年,吴宇森和徐克彻底闹翻,离开了“电影工作室”。

同年,周润发筹钱帮吴宇森拍《喋血双雄》,大获成功。

吴宇森和徐克的冰冷关系,持续了二十多年,直到2010年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授予吴宇森终身成就奖,徐克和昆汀同时上台为他颁奖,俩人才真正冰释前嫌。

在《最佳福星》《开心鬼撞鬼》和《英雄本色》之后,新艺城内部彻底陷入各自为政甚至电影相互博弈的混乱——黄百鸣组建以郑文雅、袁洁莹、罗美薇和李丽珍为首的“开心少女”班底,继续主攻家庭喜剧;麦嘉重用林岭东、周润发和张耀扬,拍摄了“风云三部曲”等暴力电影;没了吴宇森的徐克,仰仗张国荣、程小东、林青霞和王祖贤等,推出《倩女幽魂》《龙门客栈》《笑傲江湖》《刀马旦》。

最差的是石天。

《红场飞龙》

继1985年《恭喜发财》失利后,由他在幕后操盘的电影一共三部,分别是《乌龙大家庭》(1986)、《八宝奇兵》(1989)和《红场飞龙》(1990),都扑街得惨不忍睹。

1989年,新艺城三巨头的矛盾大爆发:黄百鸣的《合家欢》、麦嘉的《新最佳拍档》和石天的《八宝奇兵》在贺岁档展开终极对决,媒体戏称为“新艺城兄弟大火拼”。

这场混战的结局是:由向华强和向华胜的“永盛”出品、王晶执导的《赌神》拔得头筹,直接在票房上完爆新艺城;紧接着是1990年,永胜联合王晶推出《赌圣》,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迅速崛起,把新艺城历来仰仗喜剧套路和格局,直接终结在历史长河里。

1991年11月29日,新艺城最后一部电影《蛮荒的故事》上映。

随后不久,新艺城宣告解散。

麦嘉逐渐淡出电影圈。

黄百鸣绑定高志森,在香港折腾几年后选择北上,继续吃家庭喜剧的老本。

石天彻底息影,开始涉足房地产,并经手金融、股票、黄金之类的买卖。事业高峰期时,他曾是深圳农科中心卡碧桃BBQ的创始人,1994年还在泰国投资度假休闲中心,然后在1997年,迎来亚洲金融风暴……

从左到右:石天、麦嘉、洪金宝、徐克

直到2016年,麦嘉、石天和徐克,才在洪金宝的《我的特工爷爷》里重聚。

只不过这次的新艺城大佬重聚里,没有黄百鸣。

(来源:南都周刊)

网络编辑:蓁蓁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