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所思

读《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所思

本文入选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初中组二等奖,作者是广州市黄埔区铁英中学的邓依珝同学,指导老师:马春艳。

看这本书前,我曾做过一个梦,梦里的一切都将在某一天后被毁灭,包括我自己。我当时蹦出了个想法:“死后会怎么样呢?”说实话,我立马惊醒,并且想起了这本书。

暑假——预习,写作业,交作业,一切都是那么的按部就班。有了这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我的世界仿佛出现了混乱,这让我再次思索人生的意义——“我”是什么,世界又是什么?

笛卡尔认为,世界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心灵,一个是心灵以外的部分,即内心和外界,也就是“二元论”。但我怀疑这种说法,心灵是几种精神反映出来而摸不着的东西,感情是心灵的一部分,那心灵以外是什么,物质吗?这就不对了,氧是心灵外的物质,每天一呼一吸,氧能被看见吗?很明显是不能的。我很庆幸有很多哲学家和我一样质疑这个理论。

进一步想,有了“二元论”,才能够促进哲学的全面发展吧。

这本书里论述了很多哲学家的想法,观点显而易见,正是如此,我才会找到我的答案,也确实让我对这所谓的“世界”有很多大胆的猜想。

阿西莫夫写过《基地》,在后几本小说里,阿西莫夫塑造了一个神奇的星球,那里的所有事物共用着“心灵”(咱们不妨这么说),即一个事物死亡后组成这个事物的原子,又变成另一个事物的一部分。这本书里斯宾诺莎大概也是这么想的,他把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叫做“实体”,实体不可以依赖任何事物,以便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我不禁想到,庄子不是说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吗?没想到中西方竟能如此相通,我们好好学习,爱自己,爱他人,也就是爱整个世界了吧。想想如果每天做一件好事,就是爱世界的体现,还是挺激动的。

不过,哲学家们解释“我”一词,可真谓绞尽脑汁。

斯宾诺莎说:“大家都是上帝,我自己也是上帝的一部分,我和世界万物同为一体!”

尼采说:“我是太阳!”当书中写出这句话时,我偷偷笑了笑,没想到哲学家也可以这么可爱。他说的是“权力意志”,当时我想:“权力?指国王执法的权利?”但我错了,其实它指更强大,更强壮,更富有创造力的欲望,尼采又伤心地指出拥有“权力意志”的强者总是少数人——包括他自己手中,而原始的民族主义让少数人听多数人的话,这就是屈服。“我”作为“我”,只能承受痛苦,战胜痛苦,迎接“权力意志”。我有点疑惑,有“权力意志”的人并不是天生的,做不到这些,岂不苦哉?

叔本华说:“因为‘更好是好的敌人’!”这本书里,我比较喜欢叔本华对“我”的权力意志的解释。叔本华认为欲望会带来痛苦,这就是悲观主义,需要我们提高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增强理性,用理性抑制和控制感性冲动,消除欲望。与此同时,学会欣赏艺术,为什么艺术这么厉害?因为他们懂得用感性审视“心灵”。当然,我同意欣赏艺术,因为它确实可以让我们不带偏见的去超越所谓的“生命意志”。但是,悲观主义的的确确影响了叔本华,他强调人必须禁止欲望,但他自己很会享受,经常去最上等的餐厅点最贵的菜,却很吝啬,一点小费都不给!叔本华是德国人,他怕人骗他,记账用英文,后来又改用生僻的拉丁文和希腊文,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严监生。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这本书以幽默调侃的方式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人生的意义、人生的幸福,它围绕着核心问题,结合数学、物理学、欧洲史等内容,客观地讲述了不同的哲学思想史和作者的一些看法。就如一个哲学家向我招手,他没有用晦涩难懂的话语来说明哲学家的理论,就算我这个哲学小白也能穿越时空,与当时的哲学大家寻找“我”的答案,将“我”拉直,变成令人欣喜的“我”!

2021年,南方周末报社着力打造“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的优势,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师群体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举措,让阅读流行起来。
 
9月至11月, “阅读新火种”开展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鼓励更多学子领略优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评选已结束,欢迎进入“语你共进”专区了解更多获奖作品:http://www.infzm.com/content/203395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