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一亮,城市何处寻“黄金万两”?

黑夜中的城市秘密

责任编辑:邓丽萍

当夜晚不再只属于睡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身体交给白天,留灵魂享受黑夜,城市的夜愈发流光溢彩。

商务部调查显示,60%的居民消费都发生在夜间。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超过30万亿元。据预测,这个数字将在今年增至36万亿元。“白天赚钱、晚上消费”的“昼夜消费”模式正成为城市居民的日常。

逛夜市、看演唱会、泡24小时书店、听livehouse······如今的夜经济与“夜宵一条街”的概念逐渐解绑,成为了多元、复合消费的另一代名词。生活方式的变迁带来消费模式的转变,由此产生的新需求引发着新供给。蕴含着巨大消费潜能的夜经济,吸引着城市争相入场。

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夜间经济的发展。例如北京的“夜京城”品牌、上海的“地标夜市”、天津的“夜津城”、西安的“大唐不夜城”等,其中“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夜间经济聚集区”成为了发展的重点。10月,文旅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全国各省市共120个项目入选,其中就包括上海外滩、南京夫子庙、广州北京路等知名夜商圈。

通常人们会觉得,白天车水马龙,晚上必是歌舞升平,城市夜间最活跃的地方必定在城市最核心的区域。唯城君通过研究各城市热点夜商圈的区位分布发现,答案并非如此,城市夜生活最精彩的地方不一定在核心地带,我国城市夜经济聚集区呈现临商业中心和临景点的中心-边缘式分布格局。发展夜经济,城市需抓好商业中心和景点两个抓手,打好组合拳。

交替的城市“中心”

夜间经济是为改善城市中心城区夜晚空巢现象而提出的经济学名词。从城市夜空间的发展历程来看,许多夜间活跃地带都是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开始发展的,随着商业中心发展水平的提升,夜商圈与商业中心的区位分布,从最开始的重合,发展成为依附、分离的关系。

商业中心地处城市核心地带,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业、贸易机构,拥有完善的商业配套设施和便利的交通,对人流有着极强的虹吸效应,具备较好的夜间经济发展基础。

向商业中心靠拢是夜间活跃空间最普遍的聚集方式。目前,我国城市夜间聚集区与商业中心在区位分布上呈现出三种形式:重合型、依附型和游离型。

按照中南大学建筑学学者胡华的观点,目前我国城市中属于商业中心重合型的夜间经济聚集区有长沙的五一商圈、天津滨江道-小白楼商圈、上海陆家嘴、广州珠江新城、北京国贸、深圳东门-人民南等。

长沙五一商圈

天津滨江道-小白楼商圈

另外,还有不少城市发展出依附于商业中心的夜商圈。比如与商业中心陆家嘴只相隔一条黄浦江的上海人民广场-外滩商圈、地处福田中心商务区和罗湖中心商务区之间的深圳华强北商圈。

上海人民广场-外滩商圈

深圳华强北商圈

还有一些有名的商圈与城市商业中心之间存在较大间隔,比如北京的三里屯商圈、广州的北京路商圈,它们是与商业中心分离的夜间聚集区的典型代表。

北京三里屯商圈与国贸商圈分离

广州北京路商圈与珠江新城商圈相隔较远  

那么哪种类型的夜间经济聚集区更加活跃?不同城市的情况有所不同。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曾比较过一线城市不同夜商圈的活跃程度,发现北上广深夜间最活跃的商圈分别是:三里屯、人民广场-外滩、北京路、东门-人民南。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除了东门-人民南是与福田CBD重合的夜商圈外,其他三个商圈均不与城市的商业中心重合,城市日夜中心分布出现了一定的“错位”,我们称之为“日夜中心漂移现象”。

北京、上海和广州都出现了这种“漂移现象”,这与城市日夜间的人流方向有密切关联。

一线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高,庞大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城市传统商圈不断发展的同时新兴商圈层出不穷,商圈分布密集,城市居民有着更多消费空间的选择,出现了从中心区域向周边商圈扩散的趋势。

反观长沙和天津,知名度最高以及人流量最大的长沙五一广场和天津滨江道-小白楼商圈,均属于与城市商业中心重合型的夜经济聚集区。

唯城君认为,这些城市的日夜中心重合度更高,是因为本身商业中心的体量相对较小且单一。城市内部中心与非中心区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相差较大,商业中心能在夜间继续保持对人流的高吸引力,因此没有出现明显的“日夜中心漂移”现象。

景点型夜间中心的突围

人流商圈与夜间经济聚集区是夜间经济的两大物理载体。对城市而言,除了围绕人流商圈进行延长晚间营业时间、开发夜晚新消费的安排外,还可以在景点的基础上打造夜间经济聚集区。

文化和旅游部早在今年7月就提出要建设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入围者需要符合“两个40%”的要求,即:文化类商户数量和营业面积占比不低于总体的40%,文娱项目数量或游览面积占比不低于40%。

文旅消费成为了城市发展夜间经济新的抓手。近年,有许多城市尝试在远离商业中心的区域打造新的夜间聚集区,比如在城郊的景点打造夜游聚集区。

不少城市靠着景点型的夜间聚集区成功出圈。比如杭州的武林广场、湖滨等商圈均分布在西湖周边,形成了环抱西湖的空间布局。借助西湖景区的旅游聚集力,这些商圈成为了杭州夜间最活跃的地方;青岛的台东商圈,靠着双面环海的地理优势,形成了特色的海派文化夜商圈。

杭州武林商圈、黄龙商圈、湖滨商圈、吴山商圈

青岛市台东商圈

但并非每个城市都像杭州、青岛那样拥有明显的自然区位优势,更多的城市是依赖自身的人文景观资源,形成以城市人文景观为中心的夜间经济聚集区。

比如成都有名的宽窄巷子商圈,就是以“宽窄巷子”为核心,向外辐射发展成的夜经济聚集区。

成都宽窄巷子

依靠这种景点型夜经济聚集区出圈的,主要是一些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旅游资源带来的流量和吸引力,能匹敌甚至超过商业中心,使其得以在地理空间上独立于城市商业中心发展。

在保证对人流较高的聚集力的同时,景点型夜商圈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带来的消费体验也更具“唯一性”和“特色性”。因此这种类型的夜间聚集区不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从功能上,都容易成为城市夜间的新中心。

不过,景点型夜间聚集区有时候也容易遇到“局限性”的问题。特别是人文景点类的夜商圈,因为景点辐射力不够强,导致其活跃范围只局限在景区内,无法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也就无法形成真正的夜商圈。比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和成都锦里,虽然已经打造成为城市的夜游地标,但景区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在与城市融合发展上做得还远远不够。

西安大唐不夜城

成都锦里

商业与景点的组合出击

目前,不少城市在发展夜商圈时过度依赖商业中心,导致夜商圈也出现了消费场景单一、产品服务雷同的问题。城市在发展夜间经济时,不能一味沿用日间的惯性发展逻辑,夜间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文旅资源的开发。

城市要如何打造夜间经济聚集区?唯城君认为,商业与景点需做到组合出击。一方面要继续做大城市商业中心,发挥商业中心型夜间聚集区更强大的辐射作用;另一方面以文旅消费为抓手,探索打造景点型夜间聚集区。

对于商业中心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一线城市,想要进一步发挥商业中心型夜商圈的辐射作用,就需要把握住日夜中心的“漂移”规律。

“漂移”实际上给城市夜经济带来新的消费空间,这些夜中心地处城市中心商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地价相较商业中心低廉,适合培育剧本杀、小酒馆等新的消费业态的成长;而对于商业中心发展尚未成熟、夜间活跃区与商业中心区位重合的城市,则要继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完善交通、支付等配套设施。

对景点型夜间聚集区而言,则需要以夜游项目为核心吸引力,整合全域空间文旅资源,推动区域各景点联动,促进“一日游”旅客向“多日游”转变,形成区域夜间文旅经济发展集群。

前阵子,携程发布了《2021上半年旅游夜经济报告》,洛阳打败了所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荣膺“最佳夜游目的地”。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制胜秘诀就在于“古都夜八点”的夜游项目。通过开设四条“古都夜八点”公交专线,将洛邑古城、龙门古街、老城十字街等八个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夜游片区,深受游客喜爱。

洛阳老城商圈“古都夜八点”

夜间经济发展成熟的城市,必定具备多元的夜间经济聚集区。这方面,广州在夜空间上串联式发展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借助商业中心珠江新城商圈的辐射作用,地处南北两侧的客村和体育西-石牌商圈在夜间持续活跃。与此同时,珠江新城西面,以南越王宫为核心,向外扩展,形成了另外一片极具南粤特色的夜间经济聚集区。这些夜间活跃区又通过“珠江夜游”串联起来,游客既能享受商业中心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又能体验到城市的夜游特色,实现了不同类型夜间聚集区的联动。

广州北京路、珠江新城、体育西-石牌桥商圈

因此,把握住每座城市居民的日夜流动规律,挖掘出每座城市的“唯一性”,打造合理的夜间消费空间布局,才能将城市的夜间消费潜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

(头图/新华社)

注:以上商圈边界来自百度地图POI数据

参考资料:

1、胡华.(2008).夜态城市(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

2、文化旅游部关于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名单公示

http://zwgk.mct.gov.cn/zfxxgkml/cyfz/202110/t20211019_928408.html

3、李建军&户媛.(2006).“城市夜规划”初探——“广州城市夜景照明体系规划研究”引发的思考.城市问题(06),30-34.

4、周继洋.(2020).国际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经验对上海的启示.科学发展(01),77-84.

5、晚8点后的北上广深,谁才是你的onepick商圈?(2019).

https://mp.weixin.qq.com/s/WJD9v_QHV3FeyC8M-yXMLg

6、携程发布2021上半年夜游大数据夜游票量增长469%(2021).

https://mp.weixin.qq.com/s/HoWMVDVBmyh7y9lM_fg5zg

可视化|白桦

only_city@infzm.com

网络编辑:邓丽萍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