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反推方法,共情是不是个好手段?丨第六届中国公益传媒奖学金班招募

啥是共情?

流浪动物救助机构的伙伴说:一只又一只惨遭虐待的小动物,他们的肩胛骨被铁丝穿过,或是被丢在洗衣机里看着它溺水挣扎,希望通过人们的同情与愤怒,呼吁善待小动物;

身患罕见病儿童的妈妈说:国家医保谈判的代表在谈判桌上为罕见病患者谋福利,将成交的价格一压再压,振奋全国民众,借此可以推动罕见病早期筛查;

尘肺病防治机构传播负责人说:联合短视频博主拍摄尘肺病体裁,创新公益传播内容设计,收获数十万点赞,并引导网友关注我们;

观看视障人士在盲道上被障碍物连续绊倒短视频的网友说:心疼大爷;请把盲道还给他们;对这些违停、非法占道的就应该管理处罚……

这些内容在各个社交平台都可以看到,其背后是伤痛、突破、振奋。“感动”二字,是这些内容评论区最容易看到的字样。

毋庸置疑,从公益科普角度来看,这些内容传播效力惊人。以某短视频平台为例,截止2021124日下午一点,名为“罕见病药品医保谈判再现‘灵魂砍价’”的短视频获得521.3万点赞;“患者家长回应救命药进医保”的话题获得2858.6万人在看。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公众知道了有一种病名叫“SMA”(脊髓性肌萎缩症),该标签下视频共计3.7亿播放量。

一位罕见病家长对媒体表示,“每个罕见病孩子都值得关注,(希望)通过这个事撕开个突破口。”

这是传播的能量,也是共情的力量,但把伤口撕开并向外界展示需要勇气也需要方法。在公益常态化、人人公益的背景下,公益传播的内容不仅仅是“卖惨”,还有很多好玩的公益项目,传播效果令人惊喜。

怎样的公益传播才是有效的?共情的公益传播该如何做?传播并在获得关注之后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问题你也好奇,请你一起来成都,探寻公益传播边界,寻找公益的公众共情与传播语境。

【活动介绍】

第六届中国公益传媒奖学金班由南方周末主办,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资助。

历届奖学金班的导师包括范以锦、金锦萍、罗劲荣、李小云、马剑银、杨团、杨兆科、周如南、丘仲辉、师曾志、李建峰、文梅、何国科、李严、吕世龙等一批专家学者、行业翘楚。

每一次都不会安于之前的模式,奖学金班会针对变化着的公益业态进行创新设计,从主题到案例,从导师到课程,只请业务过硬的,只讲实际能用的,只聊社会关注的。

【招募对象】

公益组织传播负责人、公益领域媒体人、高校教师(共50人)

【培训地点】

成都

【时间安排】

1215-16日全天

【重要事项】

1.各位入选学员需自行支付往返交通、住宿费。

2.本次媒体工作坊的课程费、材料费、餐费等,由项目组负责。

【报名要求】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此处,在线填写报名表单,除基本信息外,阐述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困惑。组委会联合资助方将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报名结果将以电话、邮件、新闻稿件等形式进行通知。

让我们一起探究公益传播秘诀,一起突破公益传播困境。

如有疑问,请邮件联系项目组工作人员:zmxwork@qq.com

网络编辑:赵明鑫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