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民工的求职8小时

“经济危机让老板的楼卖不出去,袜子卖不出去,他就不会盖楼不会造袜子,你们到哪里去找苦力干?”

责任编辑:曹筠武 实习生 陈伊玮

打工越来越难,回头种地亦难有收益,当这些曾经洗脚进城的农民重新回到原点,却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选择是那么少

伍术根是在8点过一些的时候,被下铺的吴仲勇用脚踹醒的。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8点半开埠,上午轮他到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门口找活。

他们住的这家旅馆,是上下两层的大通铺。每人只有一米多宽的空间,但价格便宜,每人每天只需要3元钱。伍术根已经在这里住了40多天。

40天前,他是深圳一家制衣厂的工人。工厂没有了活计,伍术根被迫返乡,回到位于中江的家里,但农时已经错过了。在家里呆了不到一个星期,又折身来到了成都,在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附近住下,每天到人力资源市场打短工。

在暖烘烘的异味中,伍术根摸到最破的那件外衣,窸窸窣窣地下床,出门。穿破衣服是他的经验之一,他说,老板会觉得这样的工人能吃苦而且好欺负,往往提高找短工的成功率。

上午9点:工作都是“打”出来的

成都的清晨湿润得几乎可以拧出水来。9点,人力资源市场门口慢慢地变得热闹起来。

刚到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谋活计的时候,伍术根是一个人单干。但他很快发现这样做成功率很低。在伍术根他们来之前,这里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短工群体。伍术根他们将其称之为“成都盲流”,将自己称作“外来盲流”。这些“成都盲流”在人力资源市场拥有自己的固定摊位,他们每天蹲在自己摊位前,面前摆着一张4开的白纸做的“招牌”,上面写着自己的特长以及所求工种。偶尔有老板过来招工,往往会径直走到这一溜溜招牌前寻找自己所需。

在多次找活失败之后,“外来盲流”将自己组织了起来。伍术根他们这一伙,有二十多个人,牵头人便是吴仲勇。

吴仲勇此前在南京一家建筑工地打工。11月下旬,老板对他们说,银行肯定不能贷款给我了,你们如果愿意跟我一起赌一把,就等我把房子盖好卖出去了,再给你们发工资,如果不愿意赌,你们就早些回家吧。

吴仲勇不愿意赌。11月25日,他回到了老家乐山夹江。12月1日,他来到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因为他是高中毕业,见多识广,便很快把伍术根他们组织了起来,每天排班,大家轮流去市场门口找活。

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