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宗源:担当的勇气

瓮安事件最终在地方政府的主动引导下得以透明、及时地报道,这在中国应是首次。而偏居内陆的贵州当地对现代传媒的开明认知,亦给公众以崭新印象,这与曾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石宗源,关系密切。

责任编辑:曹筠武 朱红军 实习生陈伊玮

62岁的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2008年告诉了中国一个地方高官突破范式的可能,而且是在敏感的群体性事件上。

整个瓮安事件过程中,石宗源的性格鲜明与基层官员的治理乏力,形成截然对比。事件初步平息的第二天,石出现在瓮安街头,在当地公安局旁,向公众当场道歉。此后面对当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石又两次鞠躬道歉,并说给自己只能打50分。

石宗源果断抛弃了处理群体性事件传统的“高压”和“封锁”方式,他在一干党政官员面前念了自己打印的网络帖子,点出谣言之严重,更直言若瓮安事件发生反复,自己将向中央请辞。

瓮安事件最终在地方政府的主动引导下得以透明、及时地报道,这在中国应是首次。而偏居内陆的贵州当地对现代传媒的开明认知,亦给公众以崭新印象,这与曾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石宗源,关系密切。

风波之后,南方周末记者曾与石宗源面谈其当时所思所想。石坦言,一些处理举措,亦是根据形势主动做出。在中国的政治逻辑中,“及时应对”亦需担当的勇气,其化危机为契机之智勇,实属难得。

瓮安事件的妥善解决,是中央与地方处理群体性事件“新思维”的集体合力,并从此成为中国处理类似事件的典范,而石宗源在事件之后发动的持续反思,更值得尊重。对执政党来说,这是智慧和自信的体现,是治理方式的进步,同时也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部分。

 

网络编辑:莫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