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芭比娃娃与打工者的钱包

如果不能让一般民众迅速小康起来,有自主消费,尤其是对大件耐用品甚至住房的消费能力,国内的市场怎能提升和扩展?经济成长怎能持续而不受制于外国人?

责任编辑:余力

我最关心的,是在这三毛五分美金里,胼手胝足干活的那些打工妹们能够分到几文

圣诞临近,照例飞回加州度假。

这趟归程收获不少。看到邻座的美国人,Dan和Devon,手捧《大陆的企业经》一书读得正入味,我找到了话题。两人搭档在上海做生意,定牌生产“有机材料”的针织服装,出口给NeimanMarcus(俗称“你们马克思”)——美国最高档的精品百货店。他们很肯定地告诉我,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为什么?他们曾经在洛杉矶的纺织厂根本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接下来的交谈很热烈,我带着问题进入讨论。

金融海啸在美国发作不久便拍击到神州大陆,欧美消费信心指数锐挫(据报道,圣诞前一星期的购物金额比一年前减少四分之一),直接体现为秋季广交会上订单的锐减。一位台商朋友很沮丧地告诉我,往年难以应付的蔬果罐头订货在今年竟然是零!部分员工恐怕不得不被辞退。我去看了昆山,也听说了浙江,出口导向的企业以及就业出现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