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大喜大悲下的平淡真相

2008年的大喜大悲,隐藏了这一年改革推进的平淡真相,年末我们渴望更多的温暖,但不要忘记真正的“大年”,其实还未到来。

责任编辑:邓科 助理编辑 陈军吉

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风雪挡住了无数人的回家之路;而到这一年的岁末寒冬,一批批民工却因工厂裁员或倒闭,被迫提前回家。

这一年大事频发,被媒体和学者们称为“大年”。年初的冰雪灾害过后,便是3月的西藏骚乱。当我们沉浸在4月份奥运火炬传递的愤怒中时,四川大地震夺去近九万同胞的生命。悲伤刚让位于奥运和神舟飞天的欢乐,转过眼来又是一场经济灾难,转瞬间世事大变。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执政的头一年,“大部制”在各方议论中推进,中央部委开始新一轮排列组合,“土地流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开启闸门,燃油税改革呼之欲出。从政府施政而言,这是改革平稳、波澜不惊的一年。

年末的经济危机并非影响到所有人。比如,当北京国贸的白领们开始节衣缩食时,京西各大部委和大学聚居的地区,餐馆、咖啡厅里依旧人流不断。在东莞,本地人在筹划新年旅游,民工们却在星夜排队退掉养老保险,然后再去车站重新排队买一张回家的座票;民工输出大省江西北部的村庄里,打工者大批回流,年轻人成群结队四处游荡。他们为冷清的村庄带来了生气,也引起了村干部对当地治安的担忧。

危机同时也是机遇,人们喜欢这样说。确实对一些人和地区而言,危机意味着机会,但大量农民工却极有可能成为经济危机的真正输家。失去了城市的工作——尽管辛苦但仍获满足,他们不得不回归农村;而未来广东等地一旦在“产业升级”中重新起跑,他们重返城市的梦想完全破碎,缺乏足够知识和技能的他们,将成为被甩出去的群体。

人们头脑中的另一个固定成见是,改革是一场方向向前的持续运动。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会时不时发生重要的逆转。比如,这一年里,当地方政府们因为房地产萧条而元气大伤时,中央部委的权力有扩张之势。发改委在通货膨胀中能直接进行价格干预,往日冷僻的民政部今天也变得高调。

经济危机中,许多中小企业在困境中挣扎。地方政府被要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但各地随之而来的各种评比却令中小企业痛苦不堪。事实上,只要地方政府大权在握,它为你提供“管理”还是“服务”,意义是一样的。

深水静流,大喜大悲发生在改革开放30年的门槛上,但这个国家的运行逻辑依然一如既往。改革在报纸上稳步推进,择校费该交的一分不少,经济大幅下滑后始有“四万亿”应急大手笔,而地方政府“跑部钱进”进入高潮,反贪腐行动持续高压,快过年了还抓了个“首富”。

2008年的中国,与十年前相比,有诸多的相似之处。1998年,当东南亚金融海啸引起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经济增长率在7%左右徘徊多年,通货紧缩令农产品价格低迷,失业在城市和农村蔓延,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社会治安和农村干群关系的恶化。查看当年的报章新闻,会发现当年中国面临的挑战,正是今天学者们疾呼的“产业转型”和“扩大内需”。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备受这些问题的困扰。所幸当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减弱,新一轮经济增长带来的外部需要,令中国重新依附于出口导向的固有经济模式,加上基础设施投资,带动GDP新一轮高速增长。地方政府得益于卖地财政,更是在几年内获得了多年未有的丰厚收入。

十年里,中国实现了高增长。出口源源不断,虽然利润微薄,虽然贸易磨擦频繁,GDP形势一片大好。赚得盆钵皆满的各级政府,谁会认真对待“扩大内需”的呼吁?

十年后,当新的金融危机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拖沓多年的问题终于重新出现,并且在不断累积:大批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将加入失业大军、产业面临转型,国内消费持续疲弱。国内国际形势逼人,在消费决定生产的今天,中国是否还能再有当年的幸运,把这些问题再拖十年?

在“扩大内需”的冲锋号中,“四万亿”的投资计划迅速推出。市场倒逼显示出力量——这正是三十年改革的中国特色:改革不逼不动。正如学者多年前就已指出的,中国的GDP增长已不能为社会大部分人带来好处,但如果经济停滞,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却会受损。

但强烈的路径依赖,依旧在庞大的政府投资计划中显露无遗。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各地主要投资方向,仅十之一二被冠以“民生”二字——似乎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没有关系。

客观地说,中国地域广阔,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薄弱,再加四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也能消化。但这不仅包括核电站和京沪高铁,也应该包括欠账多年的农村基础设施。对于中西部的农民而言,一万条漂亮舒适的京沪高铁,其意义抵不上平整一下村口坑坑洼洼的马路。

扩展“内需”,需要破除改革魔障,要有真刀真枪的行动。一要让老百姓有钱,二要让大家敢花钱。这都有赖于充分的就业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相关部门总是愿意自己花钱,不愿意散财于普罗大众,投资能拉动GDP,却难以全面拉动消费。至于创造就业,真正的来源仍然是服务业。

广东决意利用这次机会实现产业转型;在浙江,面对取消的订单,纺织厂的老板们除了提前停产外,尚无别的办法。出口增速翻番的好日子结束了,现在“腾笼换鸟”已如逆水行舟,庞大的失业人口将成为社会稳定的巨大威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博弈,考验决策者的政治智慧。

“四万亿”之外,中央政府尚在寻找“扩大内需”的着力点。社会保险法草案已允许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随本人全国转移,而贫困线上移,将使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能享受国家帮助。议论纷纷的个税起征点上调等改革,也可能会有实质性行动。

2008年的大喜大悲,隐藏了这一年改革推进的平淡真相,未来几年将是政府和人民一起迎接考验的时刻。年末我们渴望更多的温暖,但不要忘记真正的“大年”,其实还未到来。

网络编辑:老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