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虎年,中国人迎来一个特殊的春节,不仅因为新冠疫情,更因为冬奥会在家门口举办。
从1924年的法国夏蒙尼,到2022年的中国北京,冬奥会走过了98年。从1988年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到2022年的“双奥之城”,中国在这个冰雪赛道上冲刺了34年。叶乔波实现奖牌零的突破,杨扬首夺金牌,王濛一届冬奥取三金,一代代运动员披荆斩棘,书写着属于中国冰雪运动的艰辛与荣光。
从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办成功开始,冬奥会进入了北京时刻。
近七年的准备时间,似乎转瞬即逝。这是一个巨大的冰雪竞技场,有的赛道上奔跑的是运动员,滑冰项目欲续写辉煌,滑雪项目则渐入佳境,车橇项目将从零开始;有的“赛道”上奔跑的是教练、防疫人员、志愿者,他们是在和自己赛跑,与时间争先后;在更广的维度上,吉祥物、火炬亦在各自“赛道”上,追逐者寄望的,是谋划这次大国赛会的风范展示。
正月初四,这一条条赛道都通往同一个目的地: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人物与故事,我们将逐一呈上。
从1924年的法国夏蒙尼,到2022年的中国北京,冬奥会走过了98年。从1988年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到2022年的“双奥之城”,中国在这个冰雪赛道上冲刺了34年。叶乔波实现奖牌零的突破,杨扬首夺金牌,王濛一届冬奥取三金,一代代运动员披荆斩棘,书写着属于中国冰雪运动的艰辛与荣光。
从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办成功开始,冬奥会进入了北京时刻。
近七年的准备时间,似乎转瞬即逝。这是一个巨大的冰雪竞技场,有的赛道上奔跑的是运动员,滑冰项目欲续写辉煌,滑雪项目则渐入佳境,车橇项目将从零开始;有的“赛道”上奔跑的是教练、防疫人员、志愿者,他们是在和自己赛跑,与时间争先后;在更广的维度上,吉祥物、火炬亦在各自“赛道”上,追逐者寄望的,是谋划这次大国赛会的风范展示。
正月初四,这一条条赛道都通往同一个目的地: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人物与故事,我们将逐一呈上。
热点新闻
-
结余3.5亿:北京冬奥组委财务收支报告公布
-
第八金!谷爱凌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摘金
-
印度“独苗”冬奥选手家人:期待他尽情享受冬奥丨北京冬奥会
-
朱易:微笑离场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
-
这届冬奥,我表面上在看花滑,实际上在嗑CP,还忙着听歌识曲
-
全国首例,制售盗版“冰墩墩”、“雪容融”被判刑一年
据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形象和名称属于我国法律法规确定的奥林匹克标志,未获北京冬奥组委的许可,任何人不得为商业目的使用“冰墩墩”形象和名称。 -
第六金!苏翊鸣夺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中国创冬奥历史最佳
-
聊聊奥运背后的经济账:北京冬奥会为何强调节俭办赛
-
冬奥会主火炬手迪妮格尔·依拉木江:我的家乡是人类滑雪起源地
-
这所村小有支冰壶队
-
中国队夺得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银牌
-
中国队首金!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我们是冠军!
-
北京冬奥会首金!挪威选手夺得越野滑雪女子双追逐赛金牌
-
习近平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
定了!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确定
-
冬奥女子冰球国家队23人名单出炉,16人来自广东
没有雪的深圳,为何成为国内冰球运动重点城市? -
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总人数387人历届规模最大
-
中国速滑国家集训队冬奥会选拔赛收官 14人大名单出炉
-
北京冬奥会前谷爱凌6金2银1铜收官
-
冬奥会期间将大面积关停企业?生态环境部:不属实
-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正式亮相
冬奥影像
-
00:45
张家口的冰雪运动热
近年来,张家口市全力推进冰雪运动场馆建设。下辖的沽源县是著名的冰雪运动之乡,八十年代初,沽源已经是河北省体育局滑冰训练基地。2013年,张家口市冰上运动学校再次落户沽源,教学项目包括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沽源紧邻冬奥会赛区崇礼,借力冬奥会筹办举办成功打造了“冰雪文化节”“库伦淖尔冬捕节”等艺术盛会,拓展了库伦淖尔滑雪节、库伦淖尔渔猎文化节、冰雪欢乐嘉年华等旅游经济,将“冷资源”变为“热产业”,全面助力“绿色发展、生态强县”建设。 -
01:41
佟健谈青少年参与体育: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失败是一种常态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庞清/佟健摘得花样滑冰双人滑银牌。退役后,佟健选择了创业。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他担纲出演《WE ARE ONE》冰上剧,演绎两位教练带领小队员备战花样滑冰比赛的故事。他说希望剧目能带出孩子们对中国花滑项目拼搏历程的回忆,还强调青少年参与体育,不只是拿成绩,最关键就是让孩子从小知道,失败是一种常态,尤其在体育这方面,通过不断地去打磨,让他们身心健康,形成对规则的认同。 -
00:57
冰墩墩自由什么样?他有一整面墙
今年35岁的北京人张文全,是奥运收藏爱好者。他拥有一整面墙的冰墩墩,早就实现了冰墩墩自由。他早在2019年就开始着手,各式冰墩墩的总量超过200件,几乎收集齐了所有款式。除了冰墩墩,也有像福娃之类的奥运产品,藏品总量五千多件。张文全表示,他觉得收藏很快乐,藏品是绝对不会出售的。 -
北京冬奥会正在进行中……丨瞬间一周
-
北京迎来虎年首场降雪 游人在故宫与冰雪共舞
-
寻找“冰墩墩”
这些天里,关注冬奥会的人们通过不一样的方式得到“冰墩墩”,从而得到属于自己的冬奥仪式感。 -
冬奥之城的快乐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10日《南方周末》) -
张家口“冷库”沽源县:冰雪运动,愈冷愈热
-
00:42
可爱造型圈粉无数 冰墩墩悄然成冬奥顶流
这个春节,无数人被冰墩墩圈粉。双奥之城北京,含“墩”量更高。小朋友们争相与冰墩墩、雪容融牵手合影,连摘金夺银的奥运选手,捧到金色限量冰墩墩也激动万分。网友们排队等“墩”,求友予“墩”,只愿人手一“墩”。不过尽管厂家开足马力生产,但眼下还是一“墩”难求。这个可爱吉祥物是从5816件方案中脱颖而出,设计出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团队。总执行人刘平云曾总结道:“越是没有见过冰雪的孩子,对冰雪越有丰富的想象力。” -
00:44
张家口进入冬奥时间 奥运元素充满城市角落
北京冬奥会2月4日正式开幕,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是这次冬奥会三个赛区之一,将产生51枚金牌、是金牌数量最多的赛区。距离崇礼五十多公里外的张家口市区也迎来自己的冬奥时刻。市区里随处可见冬奥元素,在路边行走时不时就能遇见一对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 -
谷爱凌夺冠
-
冬奥“雪如意”
-
“一‘墩’难求”
不要相信价格炒作,理性消费。 -
耕地冬季变雪场,这个村庄产业融合发展有妙招
每年为约5万人次提供冰雪运动服务的同时,还通过租金、邀请村民参与运营等方式,让当地群众享受冰雪产业带来的红利。 -
走进冬奥赛馆“雪飞燕”
-
冬奥冠军之乡
-
魅力张家口迎来冬奥时刻——这个赛区将产生数量最多的金牌
冰雪产业正在成为张家口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和增长极。 -
北京冬奥会开幕现场
-
冰城冰雕冬奥
-
00:36
北方人日常的冰雪欢乐
相比有难度的滑冰和讲究场地的滑雪,冰爬犁和滑雪圈可能是北方人更日常的冰雪欢乐。无论是东北小镇还是河北的大城市,冻结实的湖面,有雪的陡坡,就可以让孩子欢笑,让大人再做一回孩子。 -
昔日贫困村华丽转身迎冬奥——火炬传递仪式在张北县德胜村进行
德胜村是中国农村“走向振兴”的见证者。 -
南国少年的冰雪梦
-
01:48
精准计算卡路里,聊聊冬奥舌尖黑科技
冬奥开幕在即,运动员们正在全力备赛。常言道,一半吃,一半练,营养也是战斗力。那么冬奥村内有什么黑科技能满足运动员们各式各样的饮食需求呢? -
冬奥的冰壶来自哪里?
-
冬奥景观点亮北京
-
02:17
北京冬奥会来了!马上进入中国队的天秀时间
今天,我们迎来了“家门口”的盛事——北京冬奥会。从2002年到2018年参加冬奥会以来,中国代表队共获得13块金牌,创造了很多奇迹时刻。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场作战的中国队能拿几块金牌?马上给大家带来预热的干货,看看中国冰雪健将们都有哪些天秀操作。 -
02:23
从羽生结弦到冰上Elsa,为什么花滑圈盛产神颜选手?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花滑比赛现场,正上演神仙打架。 作为拥有最多的帅哥美女运动员的项目,花滑选手的颜值经常火上热搜,比如羽生结弦亲吻冰面犹如漫画走出的王子、俄罗斯花滑美少女比赛视频引400万网友围观等等。于是,吃瓜群众的疑问就来了,为什么花滑运动盛产高颜值选手? -
冬奥村开村
-
山城张家口迎冬奥
-
打开对冰雪的热爱
2022年2月4日,全球目光将聚焦北京和张家口。这一天,2022冬奥会将拉开帷幕。 随着2015年北京和张家口携手成为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以来,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 在冬奥会热潮的助推下,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接触冰雪运动这个体育新时尚的方法。 让我们跟随拾城摄影师的镜头,看看人们打开对冰雪的热爱。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
01:28
我国首座符合冬奥标准的高山滑雪馆
这里将承担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项目,共计产生11枚金牌。
冰雪英雄
-
徐梦桃:四战冬奥会,飞身欲摘金
在北京,收获一枚冬奥金牌,被徐梦桃称作“生命里的向往”。与身体和技巧一起恢复的,还有久经磨砺而日渐强健的内心——“无论是健康还是伤病低谷,都要做当下最好的自己。” 2月14日晚,出战个人赛的徐梦桃将再次站上云顶的高台,扬手摘金。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男女旗手齐出战,高亭宇顺利夺金,赵丹今晚决赛!
男子钢架雪车夺得一块价值似金的宝贵铜牌后,女子钢架雪车战队2月12日将在同一个赛道续写传奇。这也是中国女队首次参加冬奥。中国运动员赵丹前两轮比赛排名第四,她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的旗手之一,另一位旗手是曾获平昌冬奥会铜牌的男子速滑选手高亭宇。两位旗手在同一个比赛日为国旗飘扬赛场而战。 12日下午,在速滑馆“冰丝带”刚刚结束的男子速滑500米决赛,高亭宇以破奥运会纪录的优异表现夺得金牌! 2月12日,女子钢架雪车决赛将在晚上20∶20开赛,她的故事呼啸而来。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佟健:我创业的价值在于模式创新
“未来体育不再只是健身,也不再只是拿冠军了,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机会拿冠军,有可能变成super star,也可能会变成职业的冰上演员,还有可能以其他方式变成产业当中的一份子,比如做冰刀、做节目编排、做音乐剪辑。这个市场越来越大,就业机会就越来越多。”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冬奥F1”今晚决战,中国钢架雪车冲击冠军
钢架雪车是冬奥会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最高时速可达到130公里以上,可称“冬奥F1”。因其危险性较高,在冬奥历史上曾两度被取消,直到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才再度成为冬奥比赛项目。 2月11日,男子钢架雪车决赛将在晚上20∶20开赛,中国运动员闫文港前两轮比赛排名第三,今晚他将冲击奖牌。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胜负皆顶流,羽生只想跳4A
羽生结弦对完成4A这个动作的渴望甚至高过金牌。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1999年,他们在首体创办了第一家民营滑冰俱乐部
从1999年回归冰场起,专业运动员出身的范军和杨晖在冰雪运动的社会化、市场化事业坚守了23年,接连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专业运动员,也为许多业余爱好者提供了训练机会。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中国短道速滑接连夺金,有他们的功劳
这两个教练都来自韩国,都曾在短道速滑界创造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他们的执教正给中国队带来新的变化和提升。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冰上蝴蝶”陈露:孤独的中国花样滑冰“皇后”丨冰雪英雄
在冰面上,陈露像一只蝴蝶在冰上起舞。她回忆:“我演绎的不是祝英台,而是自己的成长故事。当时我的精神高度专注,仿佛进入另外一种境界。”赛后,她跪在冰面上失声痛哭,以蝉联冬奥会奖牌作为职业生涯的结点,也成了观众口中的“冰上蝴蝶”。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从威虎山到冬奥会:雪上新星 翊鸣惊人丨冰雪英雄
17岁的苏翊鸣以预赛第一的身份闯入高手如云的12强最终对决,三轮比赛越战越勇,第三轮开战前,他已经手握银牌,稳定的发挥和超高的动作难度,让这位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少年稳稳站到了领奖台上。夺得银牌,创造历史,这是中国单板滑雪男子选手的第一枚奥运奖牌。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申雪 赵宏博:冰上情侣,花滑传奇丨冰雪英雄
2010年,这对久负盛名的冰上情侣为祖国实现了冬奥双人滑金牌零的突破;如今,他们的宝贝闺女赵雪儿也已经能在冰上翩翩起舞了。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范可新:每天训练金牌都在我前面丨冰雪英雄
从17岁到29岁,从幸运儿到命运可敬可佩的对手,范可新在三届奥运之旅中用毅力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周洋:对短道速滑的爱融入到血液里丨冰雪英雄
“希望(年轻运动员)他们能超常发挥,能更多地站在(北京冬奥的)领奖台上。我对短道速滑的情结是融入到血液里的,我就是短道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那一年冬奥,四朵金花把短道速滑冠军包圆了丨冰雪英雄
“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实现了突破,我们拿到了所有的金牌,这是任何一个队伍都没有做到的。”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速滑首金张虹:速度与颜值齐飞丨冰雪英雄
1992年,速度滑冰名将叶乔波为中国实现冬奥奖牌“零的突破”。2014年,张虹在索契冬奥登顶,为中国拿到速度滑冰冬奥首金。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王濛:短道四金“濛主”的霸气人生丨冰雪英雄
被称为短道速滑“大魔王”的王濛曾是中国短道速滑的旗帜,性格直爽敢爱敢恨让她一直身处漩涡之中,不变的是“濛主”对短道速滑的热爱。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武大靖:平昌冬奥“虎口拔牙” 丨冰雪英雄
“我心气挺高的,好胜!在队里,我可能是拼得最凶的那个了!对手想超我,没那么容易!我就算赢不了,也不会让你轻易赢我的。”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雪上首金韩晓鹏:黑马王子空中逆袭丨冰雪英雄
中国冬奥13枚金牌中,12枚都来自冰上项目。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从未获得过一次世界冠军的韩晓鹏在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比赛中一鸣惊人,收获了中国第一枚雪上项目金牌。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杨扬:世冠头衔最多的冬奥首金得主丨冰雪英雄
“体育不应该只是输和赢!我们不能够只为一个胜利结果去欢呼,我们应该为更多的体育精神去感动!”
图解冬奥
深度报道
-
中国冰壶队遗憾止步,但这项比赛有想不到的速度与激情
17日,北京冬奥会冰壶循环赛全部结束,战绩均为4胜5负的中国男女冰壶队最终分别排名第五、第七位。 值得注意的是,以年轻新秀为主的中国男女冰壶队,受缺乏大赛经验、心态不稳定等因素制约,未能如愿进入四强,但也在失利中经历了磨合与成长,未来他们的表现仍值得大众期待。 曾有人对冰壶俱乐部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俱乐部成员的膝盖、背部、肩膀和臀部面临着过度使用带来的损伤,但几乎没有冰壶运动员会因为这些伤痛退出赛场。 -
风暴中起舞,花滑“天才少女”瓦利耶娃没有“金墩墩”
15岁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卡米拉·瓦利耶娃曾被问道:“在你无路可退的时候,什么会鼓舞你?”如今,陷入一场风波的她,在冰面上跳起《波莱罗舞曲》。 -
短道速滑为何判罚这么多:确保运动员生命安全是前提
没有发生碰撞的判罚,是因为运动员的行为影响了整场比赛的安全性。“如果规则允许这样做,可能会有很多运动员利用规则,去做更危险的超越。”短道速滑国家一级裁判张会感叹,“国际滑联的规则是真的以运动员的生命安全出发去制定的。” 2018年平昌冬奥会后,国际滑联开始制定更为详细的判罚手册,设置了一套标准的判罚代码。每逢国际大赛,中国的国际级裁判就会过来给队员们讲比赛规则,“哪里需要注意,哪里增加了新规则,会强调很多遍”。 短道速滑比赛场地使用“飞猫”摄像系统,由40台超高清摄像机阵列,3台8KVR摄像头全场环绕,能够实现360度无死角拍摄,“四面八方都能看得非常严密”。一些观众肉眼看来没有问题的动作,慢动作回看也可能发现是规则认定的危险动作。 -
生产冰墩墩的碳排放也被纳入,北京冬奥会如何实现碳中和?
北京冬奥会虽然不是第一届提出碳中和的奥运会,但确是碳中和“含金量”最高的一届奥运会——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最全面、时间尺度最长、透明程度最高。 冰墩墩雪容融等特许商品有织物、纸质、金属、塑料等不同材质,每一项都是独立的排放源;甚至观赛发放的小旗帜,也分为国旗和会旗两项排放源,“这是因为它们的尺寸和使用场景不同” 。 从此前大型比赛的经验看,观众一直是最大的排放源。其中出行占了大头,尤其国际航空器的排放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引导观众尽量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因为人类活动才是最大的排放源” 。 -
北京冬奥时刻:冰雪运动传统的延续与重续
1.3万余名驾驶员和6800辆车辆保障着令吉尔迪亚盼望的旅程——他们往来于城内的32个场馆、32个服务设施、60家注册酒店和90个工作人员住地。 卢建回忆,谷爱凌在平地上进行前空翻、后空翻和侧空翻“就像跳绳一般轻松,太灵巧了”,他决定赞助其滑雪装备以及每年往返中美的机票。 午后刺眼的阳光晒得人发热,一个10岁上下的小男孩表情有些惆怅,“妈妈,再这么热下去雪就该化了。”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10日《南方周末》) -
雪车雪橇国家队这七年:跨项选材,从无到有,备战冬奥
一名运动员逐渐显示出标枪潜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被雪车队挖掘,他的启蒙教练心中多少有些不舍和可惜。“但毕竟我们要有大局观,不能只想着自己。” 许多在田径测试中表现亮眼的运动员,在冰上实训这一关惨遭淘汰。但在钢架雪车运动员杜晓娇看来,那更像是“自我放弃”。“有危险,还有速度。不喜欢冒险的人就会接受不了。” 跨项选材入选雪车雪橇国家队,训练一段时间后没能继续留下,面临这种情况的运动员大多会回到原队,训练原项。“这样也是为了给孩子有个归属感。”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
中国队冬奥第三金!作为谷爱凌的粉丝,我潜水豆瓣30天,解锁了雪圈鄙视链
2022年之后,中国冰雪产业将进入需求驱动的时代,亦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冬奥会“以点带面”作用已经在释放,后冬奥时代,滑雪产业将有5年黄金期。 “有鄙视链,才有活力”,鄙视链的出现证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滑雪运动当中,为“雪圈”注入新血液,增添新活力。 -
给运动员一个完美冰面:北京冬奥催生首批本土制冰师
光有“蛮力”远远不够,制冰师的工作需要“粗中有细”。刘博强再三强调冰壶赛道对冰面平整的要求非常高,“可能差一毫米就非常严重了,会严重影响冰壶的走向”。 冬奥会中方制冰师,大多数都是从别的职业转型。李开顺以前干的是建筑,如今从抹水泥变成抹冰面。刘永亮以前是调车员,性子急,当制冰师以后发现工作都得慢慢做,“不然冰面就炸了”。 中国本土制冰队伍虽已建立,但在顶级赛事中,目前仍然需要在外籍制冰师的带领下完成工作。跻身国际顶级制冰师行列,是刘博强这几年来渐渐明确的目标。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
进入“闭环”前后:北京冬奥志愿者如何炼成
大多数申请人没能等来成为赛会志愿者的机会。2021年10月,北京冬奥组委在给志愿者申请人们的信中写道,根据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了赛会志愿者的岗位设置。入选者绝大部分为京冀两地高校的师生,此外还有医生、技术工作者等专业人士。 经常要与外国记者打交道的贾婧枭,接受了有关国际新闻媒体现状的培训。来自北京急救医疗部门的老师会教授志愿者AED除颤和心肺复苏技术。各个国家有什么文化禁忌在授课范畴之内,防疫规范是一门单独的课程。 各国代表团选手和志愿者交换徽章,曾是一项“传统节目”。本次冬奥会为避免人员近距离接触,在冬奥村新设了一面徽章交换墙。代表团成员将自己的徽章挂在墙上,再取下墙上的另一枚徽章,就算完成了交换仪式。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
“偶然”的冠军城:煤灰、冰场、短道速滑
编者按 2022年2月5日晚,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项目中,中国队惊险摘得首枚金牌。 赛后,作为解说登上热搜的冬奥会四枚金牌得主王濛评论说,“小范终于圆梦了”。 范可新1993年出生于黑龙江七台河市,第三次参加冬奥会,是该项目出赛队员中最年长的。谈及王濛的鼓励,范可新回应说希望能接上这一棒,“我们都是七台河人,不希望在我这一棒没有接上,这下完成任务了,也希望以后有更多七台河的孩子能接上我这一棒。” 黑龙江四大煤城之一的七台河,诞生了杨扬、王濛等多位世界冠军。这项艰苦的运动一直与寒门子弟有着某种关联——8岁时的范可新,问体校教练的第一个问题是,“学这个要钱吗?” 这项运动的艰苦也与煤城的特质相勾连——七台河的煤质很好,特别适合炼钢,但大部分煤层薄到不足一米,因而有“跪着挖煤”的说法。 2021年12月,南方周末记者在七台河落着煤灰的老冰场上,试图寻找短道速滑“冠军城”的必然逻辑,却在历史轨迹中,发现更多的“偶然”。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
冬奥新项目,中国队首金
前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张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早在1990年代,混合接力就是提高女运动员水平的训练方法。 北京冬奥会七个增设项目,混合团体项目占据四席。国际奥委会委员李玲蔚提到:“促使男女运动员比例更加趋于平衡,是此次项目调整的一大亮点。” -
中国队冬奥首金!为什么谁也跑不过短道速滑上的亚洲人?
中国的大杨扬、保加利亚的拉扎诺娃、韩国的崔恩景都拥有出色的弯道侧向倾倒能力,而崔恩景更是擅长在过弯时压低姿态放低重心——这也符合大众心中“韩国选手技术好”的印象。 比赛形势瞬息万变,各种博弈局面都可能出现,短道速滑上的霸主不可能永远是中韩两国,如今荷兰、匈牙利、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等队伍快速崛起,都在向金牌发起冲击。 -
冬奥突围半世纪
孙显墀的训练是难挨的。夏季陆上训练,负重10公斤沙袋的练习,一次负荷就达10分钟。100公里的自行车耐力训练中,王金玉一度饿得受不了。 郭成江在500米的项目中一度摔倒。不过,随队的科研人员却拍摄记录了他的比赛过程,并将短道速滑介绍回国。这成为了中国短道速滑的起点。 杨扬夺冠时,转播在拍完相拥的王春露、杨扬后,又把镜头转向场下的孙丹丹与杨阳,两人恰好也正拥抱。冬奥首金时刻,短道速滑四朵金花青史留名。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
对话冬奥火炬设计师:火炬作为礼器,应承载更多的文化表达
我们最开始的入围方案,造型跟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塔遥相呼应。当时我们对“双奥之城”的理解不深,后来才发现这一点很重要。 冬奥会核心图形中,天地辽阔,唯一的人造物——长城则很小很小,感觉是人在自然面前很渺小,人应该跟自然和谐共处。 这些都给我们启发,促使火炬最终演变成“飞扬”的形态。 氢燃料实现火炬燃烧零排放,体现出绿色办奥理念和科技冬奥成果。但氢燃料的存储罐体较大, 而“飞扬”采用极为灵活自然的曲面设计,如何结合得更好是核心难点。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
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的试验场
“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2022年1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水立方”变“冰立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场馆中,出现了六个夏季奥运会“老面孔”。 一千多辆氢燃料电池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则疏通了清洁电力传输的“血管”,助力奥运历史上首次达成100%使用绿色电力的目标。 尽管冬奥会的这些绿色产品,大多有更高的成本,但奥运会正像一个大橱窗,各领域最前沿的科技和最绿色的理念被一一陈列。奥运会更像风向标,指出产品迭代的方向。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
冬奥如何铸就防疫“金钟罩”
北京市交管局发布一则提示,要求市民出行时,如果与冬奥车辆发生事故,应做到不与车辆和车内人员接触,等候专业人员到场处置,不要去“敲对方车窗,要求对方下车”。 进入闭环前,杨学健带了各种消毒防疫物资,几本书和象棋,以及为赛事后集中隔离准备的衣物。 “工作结束后还要隔离21天再解封,预计是4月5日,就是春暖花开后了。” “从一开始我们接受培训,进入闭环工作时就早有预期,与新冠病毒的短兵相接在所难免。”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的俞靳楠相信以目前的防疫措施,即使发现确诊病例也可以妥善应对。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
端上“雪饭碗”,冬奥改变张家口
“当时(2003年)的崇礼只有一条街,一到晚上黑灯瞎火,没有红绿灯。老百姓因为冬天很冷,垃圾就泼在路上,农畜满大街溜达找吃的。” 2015年以后,融创、金科、恒大、碧桂园、远洋等多家一线房企先后涌入张家口,“本地的开发商一度被打得找不着北”。 “过去我认识的(崇礼)那些农民、修车厂的工人,现在逐渐脱贫致富,好多成了小老板。” -
冬奥会吉祥物突围战:5816件方案,冰墩墩这样出炉
“越是没有见过冰雪的孩子,对冰雪越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个南方城市上一次下雪是在2016年,那几分钟,后来被气象局视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城区首次飘雪”。 因外貌及光头造型酷似香港演员徐锦江,原本刘平云计划以此吸引媒体注意。“结果媒体报道只有‘一个拖着大大行李箱、行色匆匆的男子’。” 刘平云记得,在电话里,大家只能用“暗号”交流,“不能提熊猫二字,甚至连黑眼圈都不能说。” 为了保密,林存真对同行参与动作捕捉的老师宣称是观察“一种带毛的、胖胖的、形态似小猪的动物”,到了现场,才发现原来这个“猪”是熊猫。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