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颠倒歌”儿童不宜:未成年人读什么,家长应予以选择与指导

“颠倒歌”和“坐门墩”之类只是传统文化遗存,其既缺乏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也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研究民俗学时知道曾有这么个存在即可,当真不适合作为“儿童读物”。

责任编辑:陈斌

家长和孩子们在阅读书籍。 (新华社记者 万象/图)

网友晒出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和大人一起读》“美绘注音版”,列举了其中一首曾在北方蛮流行的名叫“颠倒歌”的童谣:吃牛奶,喝面包,提溜着火车上皮包,上了皮包自个走,看见后面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砖头咬了我的手。哎呀呀,哎呀呀,用手砍掉刀,用刀当枕头,一个大翻身,脑袋地下滚,以为是西瓜,拿起就吃它。哎呀呀,我的妈,我的脑袋没有啦,赶紧摘个葫芦安上吧~。

类似传统的童谣、儿歌,还有“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要媳妇干嘛?点灯说话,吹灯作伴……”等等,存量非常多,这些内容适合儿童阅读吗?

而随着现代文艺、网络世界的发展,很多被公映、浏览量巨大的文艺作品,是否适合少年儿童观看?适合几岁龄的儿童观赏?很多人甚至很多父母们都没有深究过。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儿童不宜”类出版物的认定,有两大类标准:一是明显刺激性感。二是明显助长粗暴性、残暴性。从此标准看,以上几个例子是否可以被认定为“刺激性感、粗暴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