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突破50家

2022年2月15日,坤恒顺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鸣锣上市,成为成都高新区今年诞生的第二家上市企业。坤恒顺维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高端无线电测试仿真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至此,成都高新区的上市企业突破50家。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不断涌现出新的上市企业,2021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6家,新增上市企业数量在全国高新区排名领先。

不久前,成都刚成为全国第10个上市公司数量过百的城市。而成都高新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在整个成都的A股上市公司中占比近四成。

“成都军团”在资本市场迅速崛起,背后是成都高新区不断完善的企业培育和服务体系,以及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成都高新区通过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成为中国中西部创新资源富集的创新发展高地。

汤继强是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他见证了成都高新区许多重大项目的落成和中小企业的成长。“成都高新区怎样趟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一定要借船出海,跳起摸高,然后锐意进取,披荆斩棘。”他说。

借力资本市场助推企业上市

去年以来,“成都高新股”一路高歌。

2月10日,工业无人机企业的纵横股份上市。3月3日,专注于激光电视、智能投影领域的极米科技上市。5月11日,四川省省级重点文化传媒产业集团川网传媒上市……

2021年成都高新区上市的11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登陆A股科创板或创业板;4家新上港股公司中,有2家是生物科技公司。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上市及过会企业总数达54家,还有6家公司在沪深港交易所及北交所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17家公司在四川证监局辅导备案,50余家企业完成股改,累计120余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400余家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为什么成都高新区能孵化出这么多上市公司?

汤继强称,参考全球科技园区的成功案例,除了技术创新的因素之外,科技与资本的结合也功不可没。“金融的作用不可或缺,资本市场是借助金融力量的一个直接抓手。要更好地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必然要运用好资本市场。”

企业批量上市背后,是成都高新区通过市场化手段并对接资本市场,多层级培育优质企业,为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量身打造金融服务。

在企业培育上,成都高新区构建了“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潜在)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四级梯度培育体系,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育与扶持,不断完善“PI—IP—IPO”全生命周期企业梯度培育服务机制。

在助力企业上市方面,成都高新区建设了上市后备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起“五级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以及上市工作“五化”服务体系,助推企业发展。

成都高新区科技人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建立上市服务清单制,印制企业上市方案和手册,同时针对上市后备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逐一解决企业诉求,牵头组建由保荐代表、会计师、律师组成的专家组,及早发现企业上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并提出解决对策。”

2021年6月8日,欧林生物登陆科创板。欧林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人用疫苗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生物制药企业。

欧林生物董秘、总经理助理吴畏表示,公司是2009年落户成都高新区的,作为一家疫苗研发企业,在2020年之前没有盈利。“不管是固定资产类还是研发项目类的补贴,成都高新区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2019年,欧林生物决定去科创板上市,次年正式申报。“IPO排队上市期间,需要政府方面的一些证明,成都高新区很及时地出具了,若涉及到上一级政府,也会积极帮忙协调。”

吴畏介绍,成都高新区对辖区的企业有针对性的培育体系。“比如说你的一期规模达到了一定范围,就可以纳入到拟上市企业去培育,有专门的工作小组帮你提前梳理,对接中介机构,律师、会计师也给我们开展一些培训,让企业少走弯路。”

因为有些企业家是科学家出身,对资本市场不甚了解。成都高新区还会举办一些对接会,把省内外的资本引进来,与企业作对接。

从构建融资担保开始,成都高新区组建基金、引进券商、中介机构,慢慢培育了十多年。

现在,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海外……五湖四海的资本都来到成都找项目。有了好项目,资本就会跟进,资本的跟进又能推动更多好项目,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始终抓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21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6亿元,全年增速11.1%,两年平均增速达9.7%。截至去年底,成都高新区市场主体存量近28万户,其中企业17.88万户。

从1988年筹建起至今,成都高新区始终抓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从最早发展IT(电子信息技术),到后来发展BT(生物技术),再到现在的数字经济,成都高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成都高新区去年的新上市企业中,也不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企业。

2016年,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诺亚”)在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成立。康诺亚是一家专注创新生物疗法的生物科技公司。

康诺亚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王常玉说,十余年前,他第一次来成都旅游,就留下了深刻印象。“成都的幸福感特别强,每个人都笑容满面。”

四川的人文气息也深深吸引着他。“四川人聪明,又豪爽,文化底蕴强,待人又真诚热情、豪爽大方。”

高新区作为成都高速发展的新兴区域,既有成都特色的城市标签,又有很强的创新活力和办事效率。2016年,几个创始人为公司选址,王常玉将票投给了成都高新区。“当时我们跟成都高新区沟通落户,感觉特别真诚,办事非常高效。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

生物企业不能断电,必须有双电保障。王常玉回忆,“很多地方,办‘双电’特别麻烦,要跟电力部门、其他机构等多方反复沟通,但成都高新区很快就把我们的需求落实了。”

2019年,康诺亚从天府生命科技园搬到国际生物城,办公场地更大了。

一开始,生物城的企业屈指可数,王常玉去餐馆吃饭,碰不到几个人。现在生物城有上百家企业,随便去哪家餐厅,排队都是常事。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上下游企业很多,产业链相对完整,也加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

五年多来,康诺亚在快速发展。公司团队从几个人迅速扩大到近400人,七成员工来自四川省外。“我们的外地员工在成都也有很强的归属感,在人才引进方面,成都高新区给予了很多的支持。”王常玉介绍,“从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到建设人才公寓,成都高新区每一项措施都落到了实处,让人才真正能够安居乐业。”

产品研发方面,王常玉介绍,“我们主要针对自身免疫和肿瘤治疗领域,现在每年差不多有四、五个新产品报临床,去年有7个项目批准进行临床。科研效率产出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也是投资人青睐我们的主要原因。”

2021年7月8日,康诺亚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成都高新区当年第五家上市企业,也是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继先导药物、苑东生物、欧林生物后的第四家上市企业。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积极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先后出台系列政策,还构建了生物医药投融资合作平台“生物医药基金朋友圈”,目前已聚集成都市内外超50家专业基金和近100名投资人。同时针对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推出了“Bio品种贷”等系列信贷产品。

截至目前,康诺亚所在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累计引进项目共170个,聚集诺奖团队5个,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7个,引进和培育新药品种134个,预计未来5年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成都高新区稳居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第四名,与苏州工业园区、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位列第一方阵。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2年2月8日,春节假期刚过,成都高新区即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计划”、产业基金组建计划、领军人才政策等重磅举措。

成都高新区广泛征集梳理企业诉求,制定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计划”,包括市场机会“云链接”、股权融资“快车道”、研发加计扣除“便捷享”、高端人才服务数字专员、新赛道助力成长、“向阳花开”、工程建设服务“一站通”、空间载体“容易找”、“一码办成事”及法治护航行动。“将从政务服务、政策供给、人才发展、要素保障、宜居城市、亲清社会六方面着手,做优营商环境‘六大生态’。”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区域创新型企业聚集、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强等诉求,早在2021年11月,成都高新区就提出,未来五年通过政府投入资金并撬动社会资本,推出总计3000亿元的产业基金,其中设立100亿元天使母基金,为企业成长量身定制从天使投资到上市融资的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加快推进产业基金组建,将安排出资不低于18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不低于6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40%规模投向电子信息产业,20%投向生物医药产业,20%投向新经济产业,20%投向包括现代服务业及未来产业在内的其他产业。

其中,首期出资15亿元设立天使母基金,诚邀优质早期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天使子基金,形成超过30亿元天使投资基金群,重点扶持优秀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支持科学家、企业家将科技创新成果商业化、产业化。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产业基金作用,广泛征集产业发展“合伙人”,聚集硬核科技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助推科技自主创新,扎实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做强产业支撑,提升城市动能。

为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成都高新区今年还将大力引进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急需产业创新领军人才,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并发布专项支持政策。

根据政策,成都高新区将对经认定的以上两类人才,给予3年、每年最高500万元人才补贴,最高500万元安家补贴或赠予1套专家公寓。此外,支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在成都高新区开展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经评审可给予最高1亿元的经费支持。

同时,成都高新区将搭建领军人才“一对一”数字化服务平台,及时响应和协调解决人才诉求。设立领军人才专业服务机构,对人才及其家属就子女教育、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住房保障、交通出行、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政策申报等方面全方位量身定制清单式服务。

“我们就是要通过满满的诚意,解决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最为关心的资金、人才、研发和创新等问题。”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成都高新区已吸引聚集国家级人才431人,1000余名省市级人才,各类人才总量突破70万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成都高新区将力争聚集500名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1000名青年科技人才,各类人才总量达100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