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先生的两封书信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10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程千帆教授(1913-2000)生前给学生上课的场景。

因为我毕业后远离师门,去北京工作,先师有些购书和送书的事常嘱我办理;又因我年轻时很喜欢写信,工作和研究中有什么想法勤于向老师报告,所以我和先师通信独多。《闲堂书简》中收先师赐函69通。后来我从寄存于父母家中的书籍物品中又找出几封先师手札,在《千帆先生书札往来二三事》(《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年12月15日)一文中刊布,并回忆了其中涉及的一些故人往事。最近我整理东西,又找出两封未收入《闲堂书简》的书札,根据信封上的邮戳,可知分别写于1986年12月30日和1995年8月19日。前一封写道:

蒋寅老弟:

来信收到。《遗产》专刊你文章的附表,如无底稿,可向其索还以备他日如收入论文集时,可补足。

你所选新诗,我未寓目。赵瑞蕻教授及其夫人杨苡都是诗人,不知你选了他们的诗没有?能否考虑先请他们看看。我明年回来后再看,不然恐说空话,也不算负责。

论文要抓紧进行,综谱等可少缓。刘再复没有回信,文研所不一定有希望。(我当然还要问一问。)你还有其他什么打算,望告知。祝

千帆

12/30

又在信笺天头补书:“我不在南京这段时间里学习和工作多向周先生请教请示。”当时程先生正在武汉,应湖北大学之邀在中文系讲学。信中涉及的几件事,一是我的习作《关于中国古代文章学理论体系》刚在《文学遗产》1986年第6期发表,这是我《文心雕龙》课的作业,经周勋初老师批改,修订后呈先生,他认为已够发表水平,正值《文学遗产》开辟“古典文学的宏观研究”栏目征文,就推荐给了编辑部。拙文附有一个二十种文章选本的分类对照表,因排版困难没有编入。先生嘱可索还以备日后编集时使用。结果这张附表没有找到,论文收入《金陵生文学史论集》(辽海出版社,2013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游淑华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