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开展党际监督分担社会压力

在经济面临挑战之际,我们建议,把各参政党发动起来,群策群力,有效监督,与中国共产党分担社会矛盾的压力。

责任编辑:戴志勇

协商政治是近年来政治学中的显学,是民主政治的新发展。它建立在民主高度发育的基础上,是原有民主政治的补充。选举民主的基础,我国还不具备,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按照实际情况来发育协商政治。中国的政治改革有自身的逻辑。

六十年前,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主张、民主主义主张,获得了大多数社会政治力量的广泛赞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及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共和政体,其基础便是沿革至今并屡遭磨难的“1+8”协商政体。

发展协商政治,是中国发展政治民主和完善共和政体的必由之路。2007年发表的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将“1+8”协商政体作为基础政体肯定下来,是对阶级专政的重大修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代表着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不再以人的阶级属性或其他属性为本,不再以阶级专政的方式区分社会阶层,尊重和承认每位公民的民主权利。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及民主党派也当然地遵从共同的价值观,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人权也是硬道理。

开展制度化广泛的党际监督,既有利于克服制度性、体制性腐败,有利于执政党在思想上的进步、策略上的有效及权力运行上的平稳;又有利于参政党与时俱进的发育发展,有益于参政党参政水平、参政地位、参政内涵、参政意义的提升和实化,是对协商政体的实化,该制度对于防止腐败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应当属有序参政的重中之重。其意义在于,多党派合作以平衡利益,分担责任,安定社会。

中国社会中的八个参政党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相濡以沫,共同走过艰难历史进程的社会政治力量,与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愿望和主张。也理所当然地希望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发展、进步。毛泽东曾讲:党外无党,帝王思想。由此可见:协商政体的发育,理所当然需要所有执政党、参政党的共同努力以发展成熟。开展制度化、广泛的党际监督,正如政党白皮书指出的尤其是对执政党的监督,其方式、内涵和意义不同于党内监督、不同于其他社会监督。它的好处是,不比党纪软不比国法硬。这正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题中应有之义。

2008年,我的同事王晓宇等基层政协委员曾提过相关提案,具体办法包括:

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基层党组织领导成员间,建立联合共同学习制度。就大家共同关心的政治建设课题进行学习研讨,共同探寻执政和参政的最佳切合点。畅所欲言,平等交流。

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基层党组织间,建立重要政情和社情民意通报制度,并随时征集各民主党派组织的反馈意见。各民主党派组织应将通过自身渠道获得的社情民意,及时通报给同级中共党组织,使其迅速知晓情况后,正确决策。

权力的有效监督是防止腐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必要措施。这种监督可以有效避免公权力的滥用。

除了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同时,也还需要有党际民主与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开展制度化广泛的党际监督,尤其是在省市县各级展开的制度化民主监督,是各党派间平等交流,相互监督,也包含对政党层级领导人、组织及大政方针策略的知情、通报、批评,协助权力防腐及各级政府机关权力正确稳定运行,有效防止过左过右、过急过缓的弊端。

尤其在经济面临挑战之际,我们建议,把各参政党发动起来,群策群力,有效监督,与中国共产党分担社会矛盾的压力。

(作者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