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的诗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1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张鸿《蛮巢诗词稿》。

在前现代的漫长岁月里,一个标准的父亲形象最好是严慈并济;次一等,苛酷如贾政,犹不失父纲体统;倘若父爱泛滥一味娇宠,则被视作出格破常,甚至需要背负沉重的舆论压力——传统伦理并不鼓励上位者向下的情感表达,“怜子”即等同于“不丈夫”。子夏哭亡儿,招来曾参怒骂;王戎丧子后“悲不自胜”,为山简所不解。与父子相比,父女之爱在情感光谱中更显黯淡——这并不是说没有研习过“蒙氏教育法”的古人就淡漠寡情,我相信,在望向女儿纯真的笑靥时,那涌上心头的甜蜜今古无别。只是其时不利,尚无足够空间来安放这一份进退两难的父爱。

检诸诗歌史,笔涉女儿者并不鲜见,知名文学家中即可点出李青莲、杜少陵、韩昌黎、李义山、王介甫、汤若士、屈翁山、黄仲则、龚定庵等等一长串名字。失意平居中,女儿是山温水软的慰藉;作客他乡时,女儿是日逐以新的念想。怯弱的女儿跟随在“老妻”“稚子”之后,化身又一篇混杂了欣喜、怜惜、愧疚的文字,成为诗人惨淡生涯的注脚。

西晋左思《娇女诗》,应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写给女儿的诗”。通篇近三百言,如父亲手持家庭摄影机记录下的两个女儿纨素、惠芳的搞怪日常。早起开始,她俩的淘气无一刻停歇,从书房到厨灶,从室内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