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六十大寿,传教士们特制了一本书作为生日贺礼……

以《圣经》作为载体来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了解,以及改善官方和民间团体之间的关系,这可以算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上海方言《圣经》翻译委员会的成员(自左至右):美国圣公会的会吏总汤蔼礼、钟先生、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范约翰、美国基督会传教士惠雅各、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潘慎文、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薛思培、宋先生、美国安息会传教士台物史。

1894年11月,正当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即将来临之际,英美传教士们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以29个传教使团属下一万多名女基督徒的名义,给慈禧太后赠送了一本特制的《新约全书》作为寿礼。在当时西方传教士的眼中,慈禧太后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因为她在一个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成功地统治着四万万臣民,并与外国列强签订了商贸条约。权倾一时的西太后也正想寻找契机,改善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和自身的形象。所以她在笑纳这一特殊贺礼的同时,也给予了送礼者规格较高的礼遇,不仅派总理衙门的亲王和大臣亲自登门向转交礼物的英美驻华公使致谢,而且还向策划和促成捐赠贺礼的22名外国女传教士回赠了礼物。

此事不见经传,故在国内很少有人知情。但以《圣经》作为载体来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了解,以及改善官方和民间团体之间的关系,这可以算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这里根据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1895年4月在美国《教务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对此事的来龙去脉做一番简单的追述和考证。

慈禧太后。

一、启动

向慈禧赠送《新约全书》的念头开始产生于宁波。1894年初,当地一位曾经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雷威廉(Captain Rae)在拜访英国女传教士燕乐拔夫人(Mrs. Swallow)的时候,随口提到了清朝文武官员正争先恐后地向慈禧太后赠送生日贺礼一事。后者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借此机会,向中国女皇赠送一本《圣经》作为寿礼呢?她把这个想法讲给宁波的其他传教士,都觉得很有创意。于是便决定成立一个由三位女传教士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

这个委员会首先想到了上海另外两名影响力较大的女传教士:费启鸿夫人和李提摩太夫人,费启鸿为美国长老会在上海所办美华书馆的主任兼《教务杂志》总主笔,李提摩太是大名鼎鼎的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和广学会总干事。她们立即提笔给这两位上海的女传教士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假如上海的朋友们认为慈禧太后会接受《圣经》这个礼物的话,那么本委员会认为执行这一计划的最佳办法就是在上海成立一个委员会,并建议该委员会应包括以下成员:

中国内地会主管范明德(Rev. J. W. Stevenson)

美国圣公会会吏总汤蔼礼(Archdeacon Thomson)

英国与海外圣经会代理戴尔(S. Dyer)

英国伦敦会的慕维廉神学博士(William Muirhead, D. D.)

英国浸礼会的李提摩太夫人(Mrs. Timothy Richard)

美国长老会的费启鸿夫人(Mrs.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木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