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差生到菲尔茨奖得主:谈谈智商与灵商

爱因斯坦曾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这种右脑与左脑相互交联的跳跃性思维方式,开启了SQ的创新之源。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1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日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兼韩国高等科学院数学系客座教授许埈珥,因完成了数学界重要难题Rota猜想之证明,而获得号称“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

许埈珥是位半路出家的数学家。少年时其数学成绩不理想,却喜爱文学,梦想成为诗人。后来觉得诗人难以谋生,便在首尔大学主修天文和物理,希望成为一名科技记者。在他24岁的大四那年,人生开始转折,“菲尔茨奖”得主广中平佑到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许埈珥抱着采访这位著名学者的目的,参加了其开设的课程。

随着课程深入,一百多名学生因难度太大而逐渐退出,而他却留了下来,“数学系的学生退课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当然,我也什么都不懂,但非数学系的学生对理解某事的含义有不同的标准,课堂上的简单例子,对我来说就足够好了。”课后,他与教授如影随形,吃饭时都在一起交流,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广中平佑从“非数学”交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知了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