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骨折的老人们躺在床上,便盆塞在身体下面,便溺时抬起身体,骨折处会传来钻心的疼痛。“为了不再疼那么一下,就一直不吃不喝。”

老年人的骨质更酥脆,骨折后的手术就像“在朽木上雕刻”。手术结束也只是冒险的中途,术后的风险和并发症同样使医生揪心。

也有许多髋部骨折的老人没有接受手术,有时是医院条件不允许,有时是健康限制。他们被送回家,家庭成为所有问题最后的收容所。

(本文首发于2022年8月1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谭畅

(农健/图)

在山东一个村子里,张晓云的奶奶坚持了8年的“如厕自由”,终于在2021年初冬的夜里结束。她想从坐便器回到床上,但失去平衡,向左栽倒在地上。儿媳听到老人的呼救声,赶来将她扶到床上。

摔在地上的左侧身体隐隐作痛,“不大舒服”。到了第二天,疼痛变得更加剧烈。张晓云的父母开着车,将老人送到医院,诊断结果是髋部骨折。

从此以后,奶奶再也没法起床了,每隔半个小时,她就会呼唤保姆、家人把她抱到马桶上。尽管保姆每天殷勤地为奶奶擦洗身子,但臀部还是压出了硬币大小的褥疮。只要屋里有人,她就会向对方倾诉褥疮和骨折带来的疼痛。

菲利普·罗斯在小说《凡人》中写道,“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而髋部骨折,就是生命衰老过程里的最后一击。200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髋部受伤以后,大约有一半老人丧失了部分自理能力,三分之一的老人完全丧失自理能力。

据《生命时报》,老年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达20%到50%,于是它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髋部骨折发生在股骨(大腿骨)顶端,有时是股骨颈,有时是股骨上端向外突出的部分;依据不同的骨折情况,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打钉、使用滑动加压螺钉和侧方金属板进行固定,或者关节置换。

这本不是疑难杂症。但不同于年轻人,老人往往有多种基础病,髋部骨折就像是在破旧不堪的木屋里放了一把火。这不只是个医学问题,也对家庭和社会提出了挑战——骨折后能否在短时间内接受手术、术后能否得到适当的康复照料,都会使老人最后的人生有不一样的走向。

当最后一次骨折到来

奶奶是在夜里两三点摔下床的。张晓云的母亲在起夜时听到老人房间发出的呼救,打开灯,90岁的奶奶伏在地上。

她在2013年的夏天中风,左侧偏瘫,此后就几乎整天待在床上。她坚持自己如厕,于是家人在床边放了坐便椅——她只需要谨慎地用右手撑起身体,就能挪到坐便器上。

张晓云说,她生命力很强,中风之前还患过肺癌,济南的医生下了病危通知,说可以准备后事了,孩子们提前买了棺材板。

棺材板现在还停在院子里,但这些年来奶奶从来没有失去食欲和倾诉欲。她喜欢孩子们的陪伴,也喜欢坐在轮椅上,被保姆和孙女推着在村道上散步。

然而,衰老依然在进行中。国际知名药企默沙东的诊疗手册描述这个过程:人的骨骼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随着钙流失,骨密度下降,骨骼随之变得脆弱。与男性相比,女性的骨密度下降更快,因为雌激素有助于防止过多的骨质降解,而更年期结束,雌激素水平随之下滑。

与此同时,肌肉组织和肌肉力量也变得更薄弱,一部分因为缺乏运动,另一部分也因为生长激素及睾酮水平下降。运动可以阻挡肌肉流失,但这个过程却如同逆水行舟。静息状态下,老人更容易损失肌量和力量,为了弥补严格卧床一天所损失的肌量,老年患者需要进行两周的锻炼。

在这一过程中,视力下降、关节磨损、关节僵硬都会带来摔伤乃至骨折的风险,生活也变得危机四伏。家,尤其是厕所成为了骨折的高发地——人体中某些骨骼比另一些更加脆弱,其中就包括髋部的大腿骨。

奶奶摔下床的第二天,在医院里,医生指着X光片告诉家属,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佳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