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导演牛小雨和她的鱼花塘

“真实世界是很伤心、很残酷的,我不想在真实的世界里才要拍《鱼花塘》”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杨静茹

青年导演牛小雨的长片处女作《不要再见啊,鱼花塘》(2022)8月19日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放映。该片和几部热门外国新片《旋涡》《岛屿上的煎熬》《寸步不离的兄弟》等一起被列入“多元探索”单元,牛小雨片子的票最快售罄。

在今夏的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刚入围剧情片主竞赛单元。

暗夜的鱼花塘边,穿着亮闪闪红裙、编着粗粗黑辫子的小麦肤色女孩精精,对眼神警惕的女主角叶子说:你去世的爷爷托我来照顾你。在电影里,精精是住在鱼花塘的“妖怪”——而且不是唯一的。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的故事概括起来简单:爷爷去世的夏天,奶奶和大学毕业回合肥老家的叶子住在一起,睡觉、闲聊、扫地、发呆。奶奶和叶子放不下爷爷,都不说,爷爷通过各种方式回来找她们。

白天,鱼花塘只是鱼花塘,是牛小雨家院外的一处景观,也是她两部导演短片《鱼花塘》(2013)、《青少年抑制》(2017)和这部长片的拍摄地,是女主角叶子不时路过的地方;有西式风格的白色亭子,有池塘,上有一座小而旧的九曲桥,附近有草地和雕塑。扮演叶子的叶子和牛小雨一起长大,叶子说,那是她们上下学都经过、午休后散步、上学校活动课的地方,有奇奇怪怪的人出没。鱼花塘没有路灯护栏,总有人失足落水而死的传闻,小小的牛小雨晚上路过会害怕。

于是到了晚上,到了电影中,鱼花塘冒出熊孩,他从小被拐去马戏团,在马戏团解散后不习惯城市生活又流浪回来;一个年轻狼人,裸上身、戴着狼的头套;一群穿明黄色蓬蓬裙眉心点红点的小女孩,围着精精缓缓跳舞,像在做儿童节汇演。鱼花塘边有闪着亮片的人造珊瑚,水面上漂着大大的月亮球。这个融合了梦境、回忆、想象的场域,迎接叶子的到来。

电影开篇是牛小雨动画作品的片段——她画过三十多张条漫,讲叶子晚上梦游到鱼花塘的故事。各色线条勾出熊孩、狼人等意象,配着奶奶和叶子带合肥口音的对话:奶奶说,哑巴儿子跟她讲过个故事,一个小孩从小被卖掉,身上缝了狗熊的皮,再也没法讲人话……

像传统文学里说书人的开头。

《青少年抑制》里奶奶也对叶子讲过这个故事。2017年,牛小雨的爷爷去世,牛小雨拍了50分钟长的《青少年抑制》,讲的也是爷爷去世、奶奶和暑假回家的叶子的日常。

“我觉得她跟她妈妈她奶奶都是特别喜欢胡说八道的,她们说的东西都很好玩。”叶子接受采访时讲起牛小雨,一边吸着一罐牛奶一边回忆,有点想笑。牛小雨记得奶奶一直喜欢一本正经讲神鬼之事,从前的苦难也被讲成真假莫辨的玩笑。

《青少年抑制》

小时候牛小雨一度想养猫,奶奶告诉她,农村有个邻居养了一只猫,结果怀孕生了个半人半猫的婴儿。奶奶还讲,梦里自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仙女。奶奶常念经,家里供着佛台,奶奶说,念经能让附近没法投胎的小鬼舒服些。

奶奶的话真真假假糅在一起,构筑了牛小雨的童年世界观。“我现在也在做这个事情,”她笑着讲。她的电影里确实充满不可用现实解释的精怪,它们以鱼花塘为集散地,鱼花塘和牛小雨家之间有个尼姑庵,庵里总有人念经,按奶奶说的,小妖怪们应该过得挺舒服。

牛小雨性子爱玩,37分钟的《鱼花塘》算是玩出来的。2013年夏天,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读完大三的牛小雨回家过暑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