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追问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回到历史,我们可以找到那么多不一样的人,用不一样的方式在过生活。学历史,你就不会那么天真,以为人一定是如何的,一切都理所当然。这也可以帮助我们今天在面对一个变化莫测的世界时做更好的准备”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受访者提供/图)

大半生里,杨照曾担任媒体机构的总主笔和高管、出版机构制作总监、大学兼任讲师,写小说和剧本,笔耕不辍,兴趣庞杂。他回忆年轻时与同代文化人交游,常有知识占有方面的虚荣心作祟。“比来比去,最后是比有没有比别人多知道一点什么。”然而历经时代更迭,他发觉知道自己是谁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最重要的是必须去解释历史。”

学历史的意义、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从一开始便缠绕着他。

1980年代,在台大历史系读大四的杨照,为准备研究所考试,每天在图书馆用功温书到深夜。

某天夜里,像往常一样过马路到对面等公交车的他,突然感到一片迷茫。“当时正在读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突然间脑袋里面全是芜杂的史料,眼前则是台北的车水马龙。我在想,我所读的历史跟我眼前的现实到底是什么关系?老师和书本都告诉你,学历史是为了帮助你以史为鉴,能够了解现实。真的能吗?”

他很快找到答案:我们必须要有更确切的现实感,要看清楚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在这次“心灵拷问”之前两年,杨照在图书馆遇见了1960年代芝加哥大学出版的《资本论》,遂将日译本跟英译本的《资本论》逐句对读,读完了三大卷。在美国求学的日子,他又对照英文本和德文本,重读了一次《资本论》。

人一天有几个小时是真正为自己而活?杨照认为,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价值、人性、剥削和阶层的诠释,在今天依然出奇地精准。他在台湾诚品讲堂开设“西方现代思想名著选读”,出版过著作《资本主义浩劫时我们聆听马克思》(即将出版《资本论的读法》)和音频节目《你好,马克思先生:资本论及其创造的时代》,希望借由巨擘的观点和实践,带动听者省思自己对生命的选择。

在将左翼思想视为“毒蛇猛兽”的彼时的台湾,另一位学术巨匠韦伯也进入了年轻学子们的视野。他的新教伦理,关于“要追求志业(神圣召唤)”的描述,都给杨照留下了深刻印象。纵然马克思和韦伯两人在许多方面观点不一,但他们以知识与思考对抗既有的世界秩序,从不因循标准答案的态度都让杨照终生受益。在看理想平台讲述《认识现代社会的真相:韦伯60讲》时,杨照提醒:只有深切理解我们所在的环境,才能进一步去提问,该如何去适应这个环境,或者有无机会凭借主观意志去改变它。

在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的驱动下,钻研了一辈子历史却苦于传统历史教育窠臼的杨照,中年时开启了一人讲中国通史的尝试。

从2007年开始,他分别在台湾敏隆讲堂和趋势讲堂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前后跨越10年。根据讲稿整理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共有13册,涵盖从新石器时代到辛亥革命的时间范围。目前这套书在大陆已经出版10册(第1-9册,第11册),剩余三册仍在修订中。

有读者把杨照比作“历史界的费曼”(费曼不仅是杰出的物理学家,而且在物理学的教育和普及上也有突出贡献),他讲方法论,细谈考古,重视思想史和语言哲学,做中西横向对比,如同“航拍模式”的通识课。如果说他所崇敬的钱穆是从中国史内部追寻中国历史的真相,杨照则尽量避开“刻板印象”,加入了近百年来史学界的突破性成果,如他承袭的民族史学脉络、大陆盛行的唯物史观、西方汉学和中国研究的传统、日本的东洋史研究等等。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勤劳、忠实、不轻信不妥协的二手研究整合者。在杨照的描写和阐释里,我们可以感知到“史实”是基于哪些底层逻辑发生,产生了怎样的流变。他再从考古实证反推原初,今天我们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世界,为何做出如许选择。杨照不希望读者把他的说法当做终极答案,而是把他的书和节目当作一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的提醒,多了解、少判断,讲证据、讲逻辑。

“你的意义之网由自己织就”

南方人物周刊:不久前你接受“一条”的采访,借由马克思和韦伯的主张,提出年轻人应作为“创造者”而不是作为“打工人”存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