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西方人的中国因缘】尤德夫人:任何时候别失去幽默

当你在网页上搜索 “尤德夫人(Lady Youde)”,也许找不到多少关于她个人故事的资料,但是“香港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尤德爵士奖学金”等条目会赫然出现。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黄家杨 吴达

当你在网页上搜索 “尤德夫人(Lady Youde)”,也许找不到多少关于她个人故事的资料,但是“香港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尤德爵士奖学金”等条目会赫然出现。这些都是港人为纪念第26任港督尤德爵士 (Sir Edward Youde)所设立。

在尤德爵士任内,中英双方开启了关于香港前途的谈判,并在19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此外,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及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亦分别成立。尤德爵士是一位资深外交家,1974年到1978年曾经担任英国驻中国大使。尤德爵士在1986年12月5日访问北京期间,心脏病发猝死,成为惟一一位在任内逝世的港督。

早在1940年代,尤德夫人就在中国担任外交官。晚年的尤德夫人致力于中英学术及文化交流,并担任李约瑟研究所董事会主席达5年。

李约瑟博士(1900-1995)
1987 年创立李约瑟研究所。1992年,杰夫瑞爵士担任李约瑟研究所第一任董事会主席,2002年10月尤德夫人继任董事会主席,约翰·薄毅德爵士从2008年 2月接任董事会主席至今。2003年至今,古克礼教授担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史逐渐成为一门世界性学科

第一次见到尤德夫人,是2008年9月,在伦敦举办的李约瑟传记的新闻发布会上,尤德夫人作为李约瑟研究所的前任董事会主席,现在的董事,理所当然地被邀请作为贵宾出席,且被24集团俱乐部授予终身成就奖。

在发布会后的酒会上,别人都举着酒杯,我和同事则举着话筒,为一个跟当晚活动不相干的话题到处寻找可以采访的主流精英和知名人士,尤德夫人也在其中。而真正坐下来,在一个从容的环境和时间里,听尤德夫人娓娓道来人生故事,是数月后在剑桥的李约瑟研究所——

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48年,我当时21岁,在上海为英国大使馆的一个分支机构信息部工作。本来我是一直很想当海军的。1940年代,当时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国政府因为战争的需要,大量征召年轻人入伍或者在后方为支援前线服务,除非有必要的理由,17岁以上的年轻人都必须离家应召。但是,未满18岁的年轻人要加入海军,必须有父母的同意。我父亲认为赴海外服兵役太危险,不同意,我就在后方服务了三年。

当时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读大学,另一个是去中国。我有一个朋友,她的丈夫在外交部工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