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该断绝了跟禹作敏的关系”——蒋子龙专访

我最参不透的就是农民的变化,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让农民醒了,毛泽东让农民站起来了,邓小平让农民富了,富了以后的农民到底有多大的快乐?他们感到了多少幸福?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黄家杨 吴达

蒋子龙坦陈自己写作中的弱点,离生活太近,太实。

在多年的文学生涯中,所有的麻烦都来自这种“近”和“实”。

1983年冬季,蒋子龙去大邱庄采访禹作敏。

其时的大邱庄正置身风口浪尖,禹作敏流行的格言——“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饱受质疑。

禹作敏对蒋子龙的声名早有耳闻,他对人说:“谁能把蒋子龙请到大邱庄来,谁就是大邱庄的功臣,大邱庄人永远感谢他。”蒋子龙见到禹作敏,他的形象如同《燕赵悲歌》中的描述“像个大衣裳架挑着一身蓝色毛料中山服”。那时的禹作敏正是如日中天,部级干部到大邱庄他都不下楼。

蒋子龙到大邱庄的时候,禹作敏站到村口迎接。“我们五六个人坐了辆破车到了大邱庄,他迎接我下车,进村里看他那些企业,讲他那些企业。他的相貌很精干、清瘦、精明,两眼有神。他的精力旺盛,带我步行看他的企业,说得眉飞色舞。”蒋子龙回忆道。

那天的午饭是在禹作敏的家里吃的,他的老婆熬了山芋粥、苞子面、烫山芋、烙饼子,家常菜。那时禹作敏俨然是大人物,但他家就是普通农村的房子。蒋子龙被安排在大邱庄一个招待所,没有厕所,一间屋子几个人合住,但他感觉激情充沛,不顾劳累地在大邱庄观察、访问。

1984年,蒋子龙在《人民文学》第7期发表小说《燕赵悲歌》。小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获得当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然而,对《燕赵悲歌》的批评也开始出现。

第二次中美作家会议,胡乔木代表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与会代表,跟蒋子龙握手的时候说:“刚读完大作《燕赵悲歌》,散会后你留一步我跟你谈谈,同时也接到你们市委领导的一封长信,提出对你的诸多批评。”蒋子龙当时略为沉吟了一下,站在他后面等待胡乔木接见的是美国作家金斯伯格。“如果我反驳他的话,他是领导,显得我没礼貌,不反驳就意味着我接受别人的批评,我说乔木同志你要谈我的小说可以另找时间,今天散会后我答应金斯伯格要陪他去天安门。”

蒋子龙对于自己始于新时期的文学生涯有切实的感触:“那时候总是身不由己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风口浪尖,当潮水般向前涌进的生活把我卷进去以后,我便不能再保持冷峻和漠然的态度。即使前面有个是非坑,身已至此也非往下跳不可。”

多年来,蒋子龙写作涉足的领域是两块,一是工业战线,一是乡村现实。

那时候,对蒋子龙来说,往往是一篇小说一场风波。1976年,蒋子龙在《人民文学》发表的《机电局长的一天》成了大毒草,当时文化部的领导人责令《人民文学》编辑部对《机电局长的一天》展开批判。

《乔厂长上任记》的发表引发了轰动,也再次招致激烈批判。蒋子龙所在的城市市委机关报,连续发出四个整版的批判文章。

“乔厂长”之后,小说《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发表,有个厂长状告市委领导,认为蒋子龙的小说是在讽刺他,那位厂长是躲在厕所看的这篇小说,小说万把字,看完是耗时间的,很多人就传遍了厂长的逸事。厂长跑到宣传部闹事。

现在回想起来,蒋子龙很感谢中共党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