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改革初衷 恢复历史真相——《重温叶剑英三十年前讲话》、《叶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座谈会摘要之二

这两篇文章实事求是地复原了改革初期的历史,让我们重温了改革的初衷:对民主与法制的诉求。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和华国锋的作用分不开的。当时没有一个绝对的最高权力,是集体领导的这样一个格局,这次会议才能开得成功。

责任编辑:刘小磊

讲到封建主义,我觉得除了封建传统以外,还要反思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高度军事化的管理体制。解放后,国家进入长期和平环境,但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仍然继续执行战争年代那一套,实际上就形成了以行政化(军事化的和平时期版)替代社会化;以党的全能化、对领袖的个人迷信替代现代国家、开放社会、公民社会;以官僚体制替代民智、民力的发展管理模式,导致种种弊病。

由于政治体制的局限,目前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其实距离合理的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关系,我们还相差甚远。真正健康的市场经济关系不应该出现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来源是劳工的低保障(必然损害员工健康与未来利益)、资源的低代价(资源的过度消耗与缺乏枯竭后的产业转型)、环境的高污染(严重影响国民的健康)。这笔外汇储备现在应该怎么用?首先应该把建立合理的市场经济基本关系,放在继续推进改革的方向,而不是继续原来所产生的种种不合理。匈牙利的乔纳蒂写了一本《自我耗竭式演进:政党-国家体制的模型与验证》(中央编译出版社),讲到威权体制最后造成资源枯竭的前景。

要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就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方向与目标)进行梳理;对战争方式与和平方式(实现道路)进行梳理;对改革三十年的结果及其原因(第二轮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的梳理,没有这三种梳理,今后中国的发展将难免困难,难免曲折。

章立凡(近代史学者)

反对封建主义,是我们这个民族历时百年而未竟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时代是通过合作化、对资改造等方式,以公有制的名义集中了土地和资本,其结果是“规模不经济”,国家高度集中了资源,但只是平均地分配了贫困,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提出并实行改革开放,是中共对毛泽东时代错误的成功救赎。改革开放是打破垄断、逐步放权的过程,但历史的惯性依然存在,今天的社会现状,与改革先贤们的预期相距甚远,仍存在很多粗野的、非理性的管治方式,这是封建主义的遗毒。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无法回避当年真理标准讨论和思想解放的话题。正是对“文化大革命”惨祸的深刻反思,才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回顾历史就不能遮蔽真相,德平的文章就是还原历史真相。真理不辩不明,需要恢复上个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传统,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改革中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搞新的“凡是”。

王海光(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德平和选基的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两篇文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重温改革的初衷,就是要告诉我们改革最初的诉求是什么。这开始在我们党内,在老同志中间本来是很清楚的。这30年改革,有成功,也有教训。我们可以发现改革最顺利的时候,就是民主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