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采访过的“网红学者”丨记者手记

我明显感觉到,他还没有适应突然走到聚光灯下,有防备,有抗拒,也有谨慎。

她提到了一个知识分子“文化下海”的概念。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当介入社会的原有方式和生态发生变化后,许多知识分子转向了娱乐化。

责任编辑:李慕琰

从左至右依次是刘擎、罗翔、何家弘。(受访者供图/图)

疫情三年,越来越多学者“触网”,走到聚光灯下,“网红学者”成了一个比较显著的文化现象。

不久前,我突然意识到,从2020年初的罗翔,2021年初的刘擎,再到2022年中的法学家何家弘,我已采访了三位较有代表性的网红学者。他们走红之后的不同反应,或是茫然无措,或是激流勇进,都代表了在这个时代知识分子走向大众台前的不同面向。

他们的张皇、无措和不适,勇气、决心及信念,也是一种时代的写照,很值得梳理一番。另外,对这三位学者采访过程中的一些花絮,没能写进稿子的细节,也很值得记录。

可贵的中年成名样本

我采访过两次罗翔,一次是在2020年4月,他在b站走红不久后(相关报道详见聚光灯下的罗翔:我们与法的距离)。一次是在2020年年底,为了准备南方周末的新年特刊。前一次是电话采访,后一次是面采。(相关报道详见《刑法教授罗翔:我在朴素的正义与偏狭的情绪中,寻找一种分寸》

2020年是罗翔的爆红之年,很多联系过他的记者同行都在感叹,真的太难约了。每次和罗老师发微信,我大概提前一天就会开始做心理建设,因为知道他一定会拒绝。

当时只有少数几家媒体采访到罗翔,作为其中的幸运儿,我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崔一笛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