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政策该“刮奶油”还是“掺沙子”?谈谈经济增长里的文化因素

按照进化生物学的定义,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人们后天习得的一系列行为规则,这些规则的习得往往并非刻意,而是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的默会知识。

比如,我们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更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如何婚丧嫁娶等等。此类规范根植于一个社会的文化之中,不同的文化对于这些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就移民问题而言,重要的是,多个领域的学者研究证实,人们的文化特征通常不会因为族群的迁移而立刻发生变化,而是会保持持久的惯性,当然也就会与陌生社会的文化规范有冲突。

责任编辑:陈斌

2022年年底,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加雷特•琼斯 (Garett Jones)的一本新书《文化移植》在学界掀起了激烈的讨论,为本就令人忧心忡忡的世界经济平添波澜。

同化与移民政策

简单来说,作者从族群的文化特质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持久惯性这一学术共识出发,通过自己构建的数据库和实证分析指出,移民群体到达一个新国家之后,其在原有社会形成的文化规范将很可能在新国家持续好几代人的时间。这种文化特质在家庭、社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即使到了第四代移民仍仅有大约60%的人能完全同化。

长期看,这种文化差异深刻影响了新移民在美国的经济表现,比如挪威来的移民就比波兰人发展得更好、挣钱更多;而波兰移民又高于菲律宾人。作者认为,在新移民家族被同化之前,“这种低同化率可不是一件好事,除非你认为大多数移民来自比当下美国更好的国家”。

接下来,作者对移民政策的取向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美国应该通过SAT等筛选机制的调整来收紧移民政策,而不是高喊着政治正确的口号加大开放准入。

作者警告说,种族多样性并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对经济增长一定有好处,“当你看到人们高呼‘多元化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时,其实是用假想替代了经验——正如每一个试图再婚的人所想的那样”。据此,作者认为,美国应更多引进那些有过长期技术、制度和生产力水平领先历史的国家的移民。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