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集采落地:种牙大降价,走了第一步

种植牙费用中,大约三分之一是材料费,三分之二是人工、技术服务费。通过对种植体进行集采降价、医疗服务调控限价,牙冠竞价挂网等方式,种植一颗牙的费用有望降至几千元。

在种植牙行业,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仍是主打高端市场的欧美品牌,尽管国产品牌产品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销售份额占有率尚不足10%,本次集采后很难快速放量或实现“国产替代”。

大多数口腔种植科医生都有自己更熟悉、青睐的种植牙品牌,“让医生去改变使用习惯是很难的”。种植牙服务费用的整体下降,也可能会压缩医疗机构的盈利空间,进而影响到医生的积极性。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发自:四川成都

责任编辑:曹海东

2022年3月9日,河南安阳,一民营口腔医院种植科的医生在给患者讲解种牙的过程和种牙的适应症等相关知识。(视觉中国/图)

“早知道2023年要降价,我再忍忍啊。”家住上海的陈小青一直对自己的选择懊恼不已:2022年7月,她种了一颗牙,花了2万元。

2023年1月11日,由国家医保局指导、四川省医保局牵头开展的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采在四川成都开标,被喻为“史上最难集采”的种植牙集采终于揭晓谜底——中标产品平均降价55%,引发各界瞩目。

相比传统的假牙、烤瓷牙等修复方案,种植牙具有耐久性强、舒适度高、无需磨损邻牙等优势。但由于价格高昂——种全口牙“相当于在县城买一套房”,种植牙降价呼声一直很强烈。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看到不少患者延迟了种牙计划,就在等集采政策落地。”中华口腔医学会种植专委会常委、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主任满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集采后的种植牙将为更多患者减轻医疗负担,不再让患者‘望牙兴叹’”。

根据国家医保局披露,本次集采汇聚全国近1.8万家医疗机构的需求量,达287万套种植体系统,约占国内年种植牙数量(400万颗)的72%,预计每年可节约患者费用40亿元左右。

与之前冠脉支架等医疗耗材集采涉及机构主要是公立医院、相关产品也在医保报销目录内不同,种植牙属于医疗美容范畴,约80%的消费发生在民营医院,手术及耗材均不在医保报销目录内。此次种植牙集采“靴子落地”,标志着高值耗材集采实现了从医保领域扩围到非医保领域的首次尝试。

中标价平均降价55%

“坐下拍照,手机不是有拉近功能吗?站着把后排都挡住了。”1月11日上午10点,百余家国内外品牌的种植牙耗材厂商齐聚现场。

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角力。南方周末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长达2个小时的“开标”过程中,几乎所有在场的从业者,都在用笔记、Excel表格、手机拍照等方式,详细记录着“友商”的报价,焦急统计着自家产品能否入选。

“没办法,必须要入围。”常州百康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位企业代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公司产品报价在2020年全国最低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打了八五折,产品的利润会变得极薄,但为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